一、核心检测项目及安全标准
-
- 检测原因:甲烷是煤矿瓦斯的主要成分,浓度达到5%-15%时遇明火会引发爆炸(爆炸下限5%)。
- 安全阈值:中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甲烷浓度≥1.0%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撤人,≥2.0%时需切断电源。
- 检测技术:催化燃烧传感器(低浓度)、红外传感器(高浓度)。
-
- 检测原因:CO为剧毒气体,由火灾、爆炸或设备不完全燃烧产生,浓度超50ppm可致人昏迷甚至死亡。
- 安全阈值:作业环境中CO浓度不得超过24ppm(时间加权平均限值)。
- 检测技术:电化学传感器,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
- 检测原因:缺氧(<19.5%)会导致窒息,富氧(>23%)则会增加燃烧爆炸风险。
- 安全范围:正常作业环境中O₂浓度应保持在19.5%-23%。
- 检测技术:电化学或顺磁传感器,实时监测氧气变化。
-
- 检测原因:高浓度CO₂(>1%)会引发呼吸急促、意识模糊,井下煤层自然释放或火灾后易积聚。
- 安全阈值:允许浓度≤0.5%(5000ppm),短时间接触限值≤3%。
- 检测技术:红外传感器或电化学传感器。
-
- 检测原因:H₂S具强腐蚀性和神经毒性,浓度超10ppm可损伤呼吸道,100ppm以上可致命。
- 安全阈值:井下作业区H₂S浓度不得超过6.6ppm(10mg/m³)。
- 检测技术:电化学传感器,针对低浓度H₂S优化。
二、其他辅助检测项目
- 氮氧化物(NOx)
- 常见于爆破作业后,检测NO和NO₂以预防肺部损伤。
- 氢气(H₂)
- 部分矿井因电池充电或化学反应产生H₂,需监测防爆。
- 挥发性有机物(VOCs)
- 用于评估火灾隐患或设备泄漏风险。
三、检测仪的技术要求
- 多气体复合检测:仪器需集成多种传感器,同步监测CH₄、CO、O₂等核心气体。
- 快速响应与报警:检测到超标气体后,声光报警需在10秒内触发。
- 抗干扰能力:井下湿度、粉尘、温度(-20℃~50℃)等环境因素不影响检测精度。
- 数据记录与传输:支持存储历史数据,部分型号可无线连接矿井监控系统。
四、应用场景与操作规范
- 日常巡检:矿工入井前需随身携带仪器,实时监测作业面气体。
- 事故应急:火灾、瓦斯突出等事故中快速定位危险区域。
- 设备校准:每月至少一次标定,使用标准气体确保传感器准确性。
- 维护要点:避免传感器受潮、撞击,定期更换滤膜和电池。
五、结语
-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GB 3836.1-2010《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 AQ 6201-2019《煤矿用气体检测报警仪》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0
15
15
21
25
19
20
21
27
20
19
18
25
22
24
21
17
20
28
15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