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检测项目详解
一、检测项目分类
-
- 目的:确认甲霜灵的实际含量是否符合标称值(如30%、50%等)。
-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通过标准品对照定量分析。
- 标准要求:有效成分含量偏差一般需控制在标称值的±10%以内。
-
- 目的:评估粉剂在水中分散悬浮的能力,影响药液喷洒均匀性。
- 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如GB/T 14825)进行离心或静置试验,计算悬浮率。
- 标准要求:合格产品的悬浮率通常需≥70%。
-
- 目的:检测粉剂被水润湿的速度,反映制剂的亲水性。
- 方法:烧杯法(将粉剂撒入水面,记录完全润湿所需时间)。
- 标准要求:润湿时间一般≤2分钟。
-
- 目的:控制产品的酸碱度,避免对作物或施药器械造成腐蚀。
- 方法:配制1%水溶液,使用pH计直接测定。
- 标准范围:通常要求pH值在5.0~9.0之间。
-
- 目的:水分过高可能导致产品结块或有效成分分解。
- 方法:卡尔费休法或烘箱干燥失重法。
- 标准限值:水分含量一般≤3.0%。
-
- 目的:影响粉剂的溶解性、悬浮性及喷雾效果。
- 方法: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颗粒直径分布,要求D90(90%颗粒的粒径)≤45 μm。
-
- 目的:评估药液在喷洒时产生的泡沫量,避免堵塞喷头。
- 方法:量筒法(1%溶液静置1分钟后泡沫体积需≤25 mL)。
-
- 目的:模拟极端温度储存条件,验证产品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 方法:
- 热贮:54±2℃下贮存14天,检测有效成分分解率(≤5%)。
- 冷贮:0℃或-10℃下贮存7天,观察是否结块或性状变化。
-
- 目的:识别并控制有毒副产物(如苯胺类衍生物)。
- 方法:GC-MS或LC-MS分析,确认杂质含量符合FAO/WHO标准。
-
- 内容:核对产品标签信息(成分、生产日期、毒性标志等)是否符合《农药标签管理办法》,并检查包装密封性。
二、检测意义
- 保障药效:通过有效成分含量、悬浮率等关键指标确保田间防治效果。
- 使用安全:控制杂质和pH值,减少对作物、施药者及环境的危害。
- 合规性: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19136-2022)及国际规范(FAO/WHO),满足市场准入要求。
三、结语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1
29
21
20
27
30
23
25
20
34
27
17
26
24
27
27
28
23
23
2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