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检测项目详解
一、引言
二、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
1.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检测意义:确保产品中噻吩磺隆的实际含量符合标称值(如75% WP)。
-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参照《GB/T 19136-2003 农药可湿性粉剂中有效成分测定》标准。
- 判定标准:实测含量与标称值的偏差需≤±5%。
2. 物理指标检测
- 外观:观察是否为均匀疏松粉末,无结块或杂质。
- 悬浮率(关键指标):按《GB/T 14825-2006》测定,30分钟内悬浮率应≥70%。低悬浮率会导致喷雾不均,降低药效。
- 润湿时间:依据《GB/T 5451-2001》,润湿时间通常≤120秒,确保药粉快速分散于水。
- 细度:过45μm筛的通过率≥98%,影响溶解性和喷洒均匀性。
- pH值:控制在6~9范围内,避免对作物或器械造成腐蚀。
3. 化学稳定性测试
- 热贮稳定性(加速实验):54℃±2℃贮存14天后,有效成分分解率≤5%,物理性质无显著变化。
- 冷贮稳定性:0℃贮存7天,观察是否出现结晶或分层,确保低温储存性能。
- 分解产物分析:检测杂质(如磺酰脲类衍生物)含量,通常要求总杂质<1%。
4. 安全性指标
- 重金属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20 mg/kg)、砷(≤5 mg/kg)、汞(≤1 mg/kg)、镉(≤5 mg/kg)。
- 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大鼠经口、经皮LD50,确保毒性符合低毒级标准。
- 皮肤刺激性: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评估,确保无强刺激性。
5. 包装与标签合规性
- 包装密封性:检测防潮、抗压性能,防止吸湿结块。
- 标签内容:需标注有效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毒性标识、使用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
三、检测方法依据
- 国家标准:如GB/T 19136、GB/T 14825等。
- 行业规范:参照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及相关FAO/WHO标准。
- 仪器分析:结合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仪等设备。
四、质量控制的意义
- 保障药效:通过有效成分和悬浮率控制,确保田间除草效果。
- 提升安全性:限制重金属与毒性杂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风险。
- 合规性要求:满足国内外农药登记与市场准入标准,避免贸易纠纷。
五、
转成精致网页
上一篇: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检测下一篇: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8
17
25
30
18
22
19
25
23
26
28
33
27
28
30
32
25
27
24
2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