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碳酸钙(轻质与重质)检测技术要点与项目解析
一、核心检测项目与意义
-
- 检测意义:确保碳酸钙有效含量符合标准(GB 1886.214-2016要求≥98.0%)。
- 方法:
- EDTA滴定法:通过络合反应定量测定钙含量。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高精度检测钙离子浓度。
-
- 关键指标:铅(≤2.0 mg/kg)、砷(≤0.5 mg/kg)、汞(≤0.1 mg/kg)、镉(≤1.0 mg/kg)。
- 检测方法: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铅、镉)(GB 5009.12-2017)。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砷、汞)(GB 5009.11-2014)。
-
- 粒径分布:轻质碳酸钙(1-3 μm)与重质碳酸钙(5-10 μm)的差异直接影响溶解性和口感。
- 仪器:激光粒度分析仪(如马尔文Mastersizer)。
- 白度值:≥90%(反射光度法测定,影响产品外观)。
- pH值:10%悬浮液pH应为8-10(GB/T 19281-2014)。
- 盐酸不溶物:≤0.2%(检测原料纯度,过滤称重法)。
- 粒径分布:轻质碳酸钙(1-3 μm)与重质碳酸钙(5-10 μm)的差异直接影响溶解性和口感。
-
- 检测项目:菌落总数(≤1000 CFU/g)、大肠菌群(阴性)、霉菌(≤50 CFU/g)。
- 方法:GB 4789系列平板培养法。
-
- 依据标准:GB 14882-1994,检测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
-
- 二氧化硫:≤50 mg/kg(蒸馏滴定法,GB 5009.34-2016)。
- 过氧化氢:不得检出(分光光度法)。
二、鉴别试验
- 化学定性法:
- 样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CO₂),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红外光谱法:
- 特征吸收峰:碳酸根离子(ν₁ 1085 cm⁻¹,ν₂ 873 cm⁻¹,ν₃ 712 cm⁻¹)。
三、检测流程与质控要点
- 采样规范:按GB/T 6678-2003进行四分法取样,确保代表性。
- 前处理:
- 轻质碳酸钙需超声分散后检测粒径;重质碳酸钙需研磨过筛(200目)。
- 仪器校准:每日使用前用标准物质校准AAS、pH计等设备。
- 结果判定:综合各项指标,参照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假阳性问题:重金属检测中,基质干扰可通过标准加入法消除。
- 水分超标:优化包装密封性,控制储存湿度≤60%。
- 粒径不均:采用气流粉碎技术改进生产工艺。
五、结语
上一篇:食品添加剂 乙酸芳樟酯检测下一篇:无公害水产品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51
211
186
201
193
197
205
197
203
210
199
195
192
198
193
189
203
195
204
19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