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检测的意义与范畴
给水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安全、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工程检测贯穿设计、施工、验收及运维全周期,是确保系统功能性、耐久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可及时发现管道渗漏、水质污染、设备老化等隐患,避免因系统性故障导致的供水中断、污水外溢等公共事件。检测范围涵盖水源水质、管网系统、处理设施及附属设备等全链条环节,需严格遵循《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等国家标准。
一、水质检测项目
水质检测是给水系统的核心监测内容,包括微生物指标(如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物理指标(浑浊度、色度)、化学指标(pH值、余氯、重金属含量)及放射性指标。排水工程中需重点检测COD(化学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判定处理效能。
二、管道系统检测
1. 压力管道检测:通过水压试验验证承压能力,标准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稳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2. 无压管道检测:采用闭水试验检查密封性,允许渗水量需符合Q=0.0046Di公式(Di为管道内径)。
3. 管道健康状况检测:运用CCTV机器人、声呐成像技术探查内壁腐蚀、裂缝及沉积物厚度,评估结构性缺陷等级。
三、设备及附属设施检测
1. 水泵机组检测:测试扬程、流量、效率曲线与设计参数的偏离值,振动幅度应≤4.5mm/s(ISO 10816标准)。
2. 阀门密封性检测:在1.1倍公称压力下进行启闭试验,泄漏量不得超过API 598标准限值。
3. 水处理设备检测:包括过滤器反冲洗效率、消毒设备紫外线强度(≥30000μW/cm²)、加药装置计量精度(误差±2%)等关键指标。
四、特殊环境专项检测
针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地质区域,需增加管道基础沉降观测(精度0.1mm)、接口位移量检测;在腐蚀性土壤环境中,应定期开展管体壁厚测量(超声波测厚仪精度±0.01mm)及阴极保护电位检测(-850mV~-1200mV保护区间)。
五、智能化检测技术应用
近年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实时监测管道应变与温度变化,智能球阀能自动记录压力波动数据,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可快速识别地下管网泄漏点。检测数据通过BIM平台集成分析,大幅提升故障预警能力,使检测周期从传统年度检测缩短至动态实时监控。
结语
系统化的检测体系是保障给水排水工程安全运行的技术基石。随着《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16)等新规的实施,检测项目正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工程单位需建立检测数据档案,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维护策略,为城市水系统韧性建设提供持续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