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下水、地表水、生活饮用水)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项目
水是生命之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地下水、地表水及生活饮用水的科学检测成为保障安全用水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项目,能够精准识别污染物种类、浓度及其潜在风险,为污染治理、水质提升和饮用水安全提供数据支撑。以下针对三类水体的核心检测项目进行详细解析。
一、地下水检测核心项目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和农业灌溉水源,其检测需重点关注地质成因污染物和人类活动污染物的双重影响。常规检测包括:
1. 理化指标:pH值、电导率、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TDS)、铁、锰、氟化物、氯化物等,反映地下水矿化度及地质背景特征。
2. 重金属污染物:砷、铅、镉、铬、汞等有毒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渗漏或自然地质条件。
3. 有机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农药残留等,需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痕量分析。
4. 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评估地下水受粪便污染风险。
二、地表水检测核心项目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开放水体,易受工农业排污和大气沉降影响,检测需覆盖多维度指标:
1. 基础感官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味,直观反映水体表观质量。
2. 营养盐类:氨氮、总磷、硝酸盐氮,用于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3. 有机物综合指标: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TOC),表征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水平。
4. 特征污染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多环芳烃(PAHs)等,针对工业排放和城市面源污染进行专项检测。
三、生活饮用水检测核心项目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饮用水检测需满足106项指标要求,重点包括:
1. 微生物安全指标: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贾第鞭毛虫等致病微生物的严格限值检测。
2. 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溴酸盐、亚氯酸盐等,评估水厂消毒工艺安全性。
3. 感官性状指标:肉眼可见物、pH值、铝含量,保证饮用水适口性。
4. 风险物质筛查:放射性指标(总α、总β)、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的前瞻性检测。
四、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现代水质检测结合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精密仪器,实现从常量到痕量污染物的精准分析。实验室需通过CMA/ 认证,严格实施空白实验、平行样测定和加标回收率验证,确保检测数据可靠性。
定期开展水质检测不仅是环境监管的要求,更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防线。通过科学的检测项目设计和规范的实施流程,能够全面掌握水质动态,为制定针对性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