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携带型气体测定仪器检测的重要性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携带型气体测定仪器是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核心装备之一。这类仪器主要用于实时监测甲烷(CH₄)、一氧化碳(CO)、氧气(O₂)等关键气体浓度,预防瓦斯爆炸、煤尘自燃及缺氧窒息等事故。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仪器需具备高精度、强抗干扰能力和稳定的工作性能。因此,定期开展专业检测是确保仪器可靠性的必要手段,也是国家《煤矿安全规程》的强制要求。
核心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1. 示值误差检测
通过标准气体对仪器进行标定测试,要求甲烷检测示值误差不超过±0.10%(0.00%~1.00%范围)和±10%(1.00%~4.00%范围),一氧化碳示值误差需控制在±5×10⁻⁶(0~100×10⁻⁶范围)。检测需在不同浓度梯度下重复3次,确保线性响应符合MT 444标准。
2. 重复性检测
使用同一浓度的标准气体连续测试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甲烷检测重复性需≤1.5%,一氧化碳≤2.0%,结果稳定性直接影响现场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3. 响应时间测试
模拟气体浓度突变场景,记录仪器示值从0升至90%标气浓度所需时间。甲烷传感器响应时间应≤20秒,一氧化碳≤35秒,确保异常气体浓度能被快速捕捉。
4. 报警功能验证
重点检测声光报警阈值精度和触发灵敏度:甲烷一级报警点(≥1.0%)、二级报警点(≥1.5%),一氧化碳报警点(≥24×10⁻⁶)。需验证报警音量≥80dB(1m距离),光信号在20m可见,并测试报警延迟不超过5秒。
5. 环境适应性试验
依据GB 3836.1标准,进行高温(40℃±2℃)、低温(0℃±2℃)、湿热(40℃, 93%RH)及振动(10~150Hz)试验。仪器在极端工况下需保持测量误差不超过基本误差的1.5倍,结构无损伤。
6. 电源电压影响试验
模拟电池电压波动(额定值的±15%),检测仪器示值变化是否超出基本误差范围,验证低电量报警功能的可靠性。
7. 防护性能检测
针对防爆型仪器,需通过Ex ib I Mb防爆认证测试,包括外壳冲击试验(7J能量)、跌落试验(1m高度自由跌落)和防护等级测试(IP54以上),确保设备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的本质安全性。
检测周期与注意事项
根据《煤矿安全仪器仪表使用管理规范》,携带型气体测定器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强制检定,新购设备需取得MA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检测过程中需使用经计量认证的标准气体,并在模拟工况环境下完成全项目测试,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反映仪器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