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烘焙食品,饼干和糕点因其丰富的口味和便捷性广受消费者喜爱。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市面上涌现出大量创新产品,但同时也对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饼干、糕点检测是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涉及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监控及成品检验全流程。通过科学检测手段,不仅能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GB 71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还能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感官指标检测
感官检测是判断食品品质的第一道关卡。对于饼干和糕点,需评估其外观形态是否完整、色泽均匀无焦化;组织状态需松软或酥脆适中,内部无杂质或异常结块;气味应呈现原料的自然香味,无异味或酸败气息。此外,口感测试需结合产品特性,例如曲奇饼干的酥脆度、蛋糕的湿润度均需符合预期。
二、理化指标检测
理化检测通过实验室分析验证产品核心参数:水分含量直接影响保质期,需根据产品类型控制在8%-15%区间;酸价和过氧化值反映油脂氧化程度,超过限值可能引发哈喇味;蛋白质、脂肪及糖分含量需与营养标签一致。检测方法包括烘干法测定水分、滴定法分析酸价,以及分光光度法检测过氧化值等。
三、微生物指标检测
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需重点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及酵母菌数量,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不得检出。检测时需严格按照GB 4789系列标准进行样品处理与培养,确保结果准确反映卫生状况。
四、食品添加剂检测
防腐剂(如脱氢乙酸钠)、甜味剂(阿斯巴甜)、色素(柠檬黄、胭脂红)等添加剂的用量需符合GB 2760规定。例如,糕点中脱氢乙酸钠最大残留量为0.5g/kg,而饼干中不得添加苯甲酸。检测手段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精准定量。
五、污染物检测
原料种植或储存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可能导致重金属(铅、镉、砷)超标;花生、玉米等原料易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农药残留(如拟除虫菊酯类)也需严格监控。检测需依据GB 2762、GB 2763等标准,使用原子吸收光谱、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技术手段。
通过上述系统化检测,可全面评估饼干、糕点的食用安全性与品质稳定性。生产企业应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检测体系,并定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赢得消费者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