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砷检测:关键项目与流程解析
总砷检测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工业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砷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的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无机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通过总砷检测可评估水、土壤、食品及工业产品中的砷污染程度,对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检测项目涵盖饮用水、农产品、化妆品、药品等多个领域,需依据不同场景选择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常见总砷检测项目
1. 饮用水检测:依据《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砷限值为0.01mg/L。检测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或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HG-AAS),可精准测定微量砷含量。
2. 食品检测:参考《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稻米中总砷限量为0.2mg/kg(无机砷≤0.2mg/kg)。检测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银盐法,针对不同食品基质优化前处理流程。
3. 土壤与沉积物检测:依据《HJ 680-2013土壤和沉积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重点关注工业污染场地和农田土壤中的砷累积风险。
4. 化妆品检测: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总砷限量10mg/kg,采用微波消解结合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痕量分析。
5. 中药材检测:《中国药典》规定部分药材总砷限量(如甘草≤2.0mg/kg),需通过湿法消解或微波消解后进行砷形态分离检测。
检测技术核心要点
总砷检测需严格遵循质量控制流程:样品采集需避免交叉污染(如使用聚乙烯容器),实验室需通过酸性环境下的氢化物发生将砷转化为AsH3气体,再通过原子化器进行定量分析。关键仪器包括原子荧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检测灵敏度可达ppb级。
注意事项与风险防控
1. 样品前处理中需控制酸浓度和还原剂比例(如5%盐酸-2%硫脲体系),确保砷的完全转化;
2. 实验室需通过空白试验、加标回收率(85%-115%)和质控样验证数据可靠性;
3. 区分总砷与无机砷检测(如海产品中的有机砷毒性较低),需采用液相色谱-ICP-MS联用技术进行形态分析;
4. 检测机构应具备CMA/ 资质,确保结果的法律效力。
通过科学规范的总砷检测,可有效识别环境与产品中的砷污染风险,为污染治理和健康防护提供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