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检测的重要性与关键项目
水是生命之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平衡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水(包括大气降水)和废水的科学检测成为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检测分析,可以准确识别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来源,为水质管理、污染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一、水(含大气降水)检测核心项目
1. 理化指标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总溶解固体(TDS)等基础参数,反映水体酸碱度、清洁度及自净能力。
2. 营养盐类分析:如氨氮、总磷、硝酸盐氮等,过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
3. 重金属检测:铅、汞、镉、砷等有毒金属元素的测定,需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4. 有机物污染检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及农药残留等,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5. 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用于评估饮用水安全和病原体风险。
二、废水检测重点领域
1. 工业废水专项检测:针对不同行业(如电镀、化工、制药)检测特征污染物,如氰化物、苯系物、石油类等。
2. 生活污水常规项目: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SS)及总氮、总磷等,评估污水处理效果。
3. 毒性物质筛查:急性毒性(发光细菌法)、内分泌干扰物(EDCs)等新型污染物检测。
4. 放射性指标:针对核工业或医疗废水,需检测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
三、大气降水检测的特殊性
大气降水(雨水、雪水)检测需关注以下方面:
- 酸雨监测:pH值≤5.6时判定为酸雨,需同步检测硫酸根(SO42-)、硝酸根(NO3-)离子浓度。
- 颗粒物携带污染物:PM2.5、PM10中吸附的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 痕量元素分析:如铅、锌等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水循环的污染物。
四、检测标准与技术进展
我国现行标准包括《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近年来,快速检测技术(如生物传感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与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未来,针对微塑料、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等新型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将成为研究热点。
水与废水的科学检测不仅是环境管理的基石,更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精准识别污染源、动态监控水质变化,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为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