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居民日常饮水和生活用水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随着工业发展和环境变化,水源污染风险加剧,水中可能含有微生物、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定期进行生活饮用水及用水检测已成为保障家庭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不仅能及时发现水质异常,还能为供水系统维护、净水设备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一、微生物指标检测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菌落总数不得超标,需重点检测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致病菌。水中若检出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可能引发急性肠道疾病。采用滤膜法、酶底物法等检测技术,可精确判断微生物污染程度。
二、化学物质检测
针对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必须检测铅、汞、镉、砷等元素的含量。有机物污染需检测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消毒副产物,以及农药残留物。水质硬度(钙镁离子)、PH值、余氯浓度等常规化学指标反映了水处理工艺的完善性,余氯含量应控制在0.3-4mg/L的安全范围。
三、感官性状指标检测
通过色度、浑浊度、嗅味等直观指标评估水质。合格饮用水应清澈透明无异味,肉眼可见物检测排除藻类、沉淀物等杂质。对于二次供水系统,要特别注意铁锈、管道析出物导致的浑浊度变化。
四、放射性指标检测
针对特定地质区域,需检测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铀、镭等天然放射性核素超标可能引发慢性中毒,检测需使用高精度光谱分析设备,依据《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进行风险评估。
五、特殊项目检测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应增加水箱清洁度检测,老旧小区需着重检测铅管析出量。采用RO反渗透净水器的家庭建议检测水中矿物质含量,避免过度过滤导致微量元素缺乏。
专业检测机构通常配备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高端设备,检测报告应包含具体数值、国家标准限值及判定。居民发现水质异常时,可联系疾控中心或取得CMA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及时采取滤芯更换、管道清洗等应对措施,切实守护用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