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及动物产品检测的重要性与核心内容
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以及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随着动物源性产品流通量的增加,病原微生物、兽药残留、激素滥用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科学、系统的检测手段,能够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传播,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同时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检测范围涵盖活体动物、肉类、乳制品、皮毛制品、饲料及相关加工产品,涉及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手段。
核心检测项目分类
1. 病原微生物检测
针对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及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采用PCR、ELISA、培养分离等技术,检测病原体的存在与活性。对于动物产品(如冻肉、乳制品),需重点筛查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
2. 兽药残留与违禁物质检测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精密仪器,检测抗生素(如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激素(如克伦特罗)、抗寄生虫药残留是否符合国标(如GB 31650-2021)及国际标准(如欧盟EC/37/2010)。
3. 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
对肉类、乳品等动物源性食品进行蛋白质含量、脂肪比率、水分活度及维生素检测,确保标签真实性。同时检测重金属(铅、镉、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评估产品安全性。
4. 动物源性成分鉴定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如COI基因测序)、实时荧光PCR法,鉴别产品中是否含有未标注的动物成分(如马肉冒充牛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
5. 生物安全与疫病风险评估
对进口动物及产品实施风险分级检测,结合流行病学数据,评估其携带外来疫病的可能性,为海关检疫提供科学依据。
检测流程与标准化管理
检测过程严格遵循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依据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各国官方标准操作。从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前处理到数据分析均需可追溯,确保结果权威性。新兴技术如纳米传感器、区块链溯源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检测效率与透明度。
检测结果的应用与意义
合格的检测报告是产品进出口的必要凭证,也是企业建立质量信誉的基础。对于检测异常的样本,将触发预警机制,协助监管部门追溯污染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构建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