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的质量检测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这些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超标等多种风险。同时,国际贸易中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也要求对相关产品进行系统化检测。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不仅能够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还能提升品牌信誉,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
1. 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残留是果蔬类产品的主要风险之一。检测范围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常见农药类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高灵敏度仪器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快速检测试纸法进行初筛。各国对最大残留限量(MRL)有明确标准,例如欧盟EC 396/2005法规和我国GB 2763-2021标准。
2. 重金属污染检测
铅、镉、砷、汞等重金属通过土壤或水源污染被果蔬吸收富集。检测通常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此类污染物具有长期蓄积性,需严格参照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CAC国际食品法典标准进行控制。
3. 微生物指标检测
针对鲜食果蔬及腌制、罐头等制品,需检测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采用平板计数法、PCR分子检测技术并结合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评估产品卫生状况及加工环节的合规性。
4. 食品添加剂与防腐剂检测
在果脯、果汁、罐头等加工制品中,需监测苯甲酸、山梨酸、甜味剂(如糖精钠)等添加剂的合规使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确保符合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
5. 营养成分与真实性鉴定
包括维生素含量(如VC、叶酸)、膳食纤维、糖分等营养指标的检测,以及通过DNA条形码技术鉴别原料物种的真实性,防止以次充好或掺假行为。
6. 转基因成分筛查
针对出口欧盟等敏感市场,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是否含有未申报的转基因成分,确保符合目标国的生物安全法规。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检测领域正朝着快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可实现农残现场筛查,区块链技术用于追溯检测数据真实性。同时,多残留联合检测方法和非靶向筛查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与覆盖面。未来,检测机构需持续更新技术能力,适应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