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检测体系概述
减水剂作为混凝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外加剂,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发展及耐久性。根据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和JG/T 223-201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等标准要求,需针对不同类型减水剂(包括高性能、普通、高效、缓凝、引气、早强等九大类别)开展系统性检测,主要涵盖物理性能指标、化学组分分析及工程应用验证三大维度。检测项目需根据其功能特性差异化设计,如缓凝型需着重测试凝结时间调控能力,早强型需强化早期强度验证,引气型需精准控制气泡参数。
基础性能检测项目
所有减水剂均需进行的基础检测包括:1)减水率测定(基准混凝土对比法);2)含气量测试(气压法/体积法);3)凝结时间差(初凝、终凝时间差);4)抗压强度比(3d、7d、28d强度增长率);5)泌水率比及pH值检测。其中高效减水剂要求减水率≥14%,高性能减水剂更需达到≥25%的减水标准。
功能型减水剂专项检测
缓凝类减水剂需追加检测:初凝时间差(+90~+480min)、终凝时间差(≤+480min),并通过红外光谱验证缓凝组分(如葡萄糖酸钠)含量。
引气类减水剂需执行:含气量1h经时变化(≤1.5%)、气泡间距系数(≤250μm)及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显微分析。
早强型减水剂重点检测:1d抗压强度比(≥135%)、3d强度比(≥130%),同时进行硫酸钠含量检测(≤2.0%)。
泵送剂特殊检测指标
针对泵送剂的施工特性,除常规项目外需增加:坍落度1h保留值(≥150mm)、压力泌水率比(≤90%)、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5-20s)等测试,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流动度保持能力。
质量验证流程
检测流程遵循:样品预处理→基准混凝土配制→平行试验→数据校正→型式检验报告出具。特别关注含固量(液体剂)或含水率(粉剂)的精准测定,允许差需控制在:减水率±1%、含气量±0.5%、抗压强度比±5%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