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检测解析
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是评估电工电子产品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抗引燃能力的重要检测项目,主要用于验证材料在故障或异常发热状态下的防火安全性。该检测依据国际标准IEC 60695-2-10及GB/T 5169.10等规范,适用于电子设备外壳、绝缘材料及其他非金属部件的阻燃性能评价。
检测原理与设备要求
试验通过将特定材质制成的灼热丝(通常为镍铬合金)加热至预设温度(如550℃、650℃、750℃或850℃),以规定压力(1.0N±0.1N)垂直作用于试样表面,持续30秒±1秒。设备需配备温度校准系统、时间控制装置及铺底层(绢纸+白松木板),以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引燃条件。
关键检测步骤
1. 样品制备:试样需模拟成品实际使用状态,尺寸不小于60mm×60mm,厚度与产品一致;
2. 温度校准:使用银箔验证灼热丝尖端温度,确保误差在±10℃内;
3. 试验过程:灼热丝接触试样后观察火焰产生及持续时间,记录试样燃烧是否超过30秒或引燃铺底层;
4. 结果判定:根据材料分类(GWFI/GWIT)判断是否满足相应防火等级要求。
结果判定标准
通过性判定需同时满足:
- 试验期间无可见火焰或持续时间≤2秒
- 移开灼热丝后30秒内火焰自熄
- 未引燃下方铺底层
若出现燃烧滴落物引燃铺底层的情况,即使其他条件符合仍判为不合格。
注意事项:测试前需确认试样预处理条件(温度23℃±2℃、湿度50%±5%环境下调节48小时),不同应用场景需选择对应测试温度梯度。对于异形部件需选择最严苛测试部位,确保结果能真实反映产品防火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