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反射比检测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近红外反射比检测详述
检测原理:
近红外反射比检测(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振动的分析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物质在近红外光谱区(通常波长范围约780-2500纳米)对入射光的特征吸收。当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表面时,样品中的含氢基团(如O-H, N-H, C-H等)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选择性地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未被吸收的光则发生漫反射。检测器收集反射光的光谱信息(反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该光谱即包含了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信息。
核心检测项目(应用领域与典型被测参数):
近红外反射比检测因其快速、非破坏性且可同时分析多个组分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主要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
农业与粮食:
- 谷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 水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灰分含量;硬度、容重等物理品质。
- 饲料原料及成品: 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水分、灰分、淀粉、氨基酸(部分)含量。
- 油料作物: 含油量、水分、脂肪酸组成(部分)。
- 水果蔬菜: 可溶性固形物(糖度)、酸度、水分、内部缺陷(部分)。
-
食品加工:
- 乳制品: 脂肪、蛋白质、乳糖、总固形物、水分含量。
- 肉制品: 脂肪、蛋白质、水分含量。
- 烘焙制品: 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
- 饮料: 糖度、酸度、酒精浓度(部分)。
- 油脂: 碘值、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部分)、水分及挥发物含量。
-
制药与化工:
- 原料药及辅料: 活性药物成分(API)含量、水分、晶型、混合均匀度。
- 化工原料与中间体: 主要成分含量、水分、羟基值、酸值、胺值等官能团指标。
- 聚合物与塑料: 添加剂(如抗氧化剂、增塑剂)含量、共聚物组成、羟基值、水分。
- 纺织品与纤维: 棉/麻/化纤混纺比、水分、上油率。
-
其他工业领域:
- 造纸: 纸浆卡伯值、水分、灰分。
- 烟草: 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总氮、水分。
- 煤炭: 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部分)。
检测过程与技术要点:
- 光谱采集: 光源发出近红外光照射样品表面。一个或多个检测器收集从样品漫反射回来的光信号。根据仪器类型,可使用固定波长滤光片、光栅分光或傅里叶变换(FT-NIR)等技术获得连续或离散的光谱数据。
- 光谱预处理: 原始反射光谱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基线漂移和光程差异带来的干扰。常用数学方法(如导数、平滑、散射校正SNV/MSC等)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有效信息。
- 定量与定性分析模型建立(核心):
- 定量模型(校准): 这是NIRS应用的关键。需要收集一批已知目标成分精确值(通常采用标准湿化学方法测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及其对应的NIR光谱。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如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建立光谱数据与目标成分含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 定性模型(分类/鉴别): 同样基于已知类别的样品光谱,建立判别模型(如聚类分析PCA、判别分析DA、SIMCA、支持向量机SVM等),用于样品分类(如真假鉴别、产地溯源、等级判定)或识别特定属性(如是否霉变)。
- 模型验证与使用: 建立的模型需使用正规的未知样品集进行严格验证,评估其预测准确性(如RMSECV, RMSEP, R²)、稳健性(Robustness)和适用性范围(Range)。验证合格的模型方可用于日常快速检测。检测未知样品时,仪器采集其光谱数据,输入到对应模型中即可实时预测目标成分含量或判别其类别。
技术特点:
- 非破坏性: 样品测定后基本保持原状,可继续用于其他检验或使用。
- 快速高效: 单次检测通常在几秒至一分钟内完成,显著快于传统湿化学方法。
- 多组分同步分析: 单次扫描的光谱信息可用于同时预测多个目标参数。
- 无需或极少样本前处理: 固体颗粒、粉末、膏状、液体样品通常可直接测量。
- 无化学试剂污染: 检测过程不产生化学废弃物。
- 易于现场/在线应用: 开发便携式或在线仪器,实现生产现场或过程控制中的实时监测。
局限性考量:
- 模型依赖性: 预测精度高度依赖所建立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范围。模型需定期维护和更新。
- 间接测量: NIRS是基于光谱与参考方法的相关性进行预测,其准确性受参考方法精度限制。
- 检出限与精度: 对于痕量组分(通常<0.1%)或结构极其相似的组分,预测精度可能受限。
- 样品物理状态影响: 颗粒大小、密度、颜色、表面光洁度等物理差异可能影响光谱,需在建模中考虑或进行散射校正。
- 前期投入成本: 建立和维护稳健的数学模型需要专业知识和时间、资源投入。
近红外反射比检测以其独特优势,已成为众多行业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原料验收和生产过程监控的重要分析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复杂的光谱信息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转化为可快速获取的、有价值的样品成分及属性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