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羽病检疫检测
实验室拥有众多大型仪器及各类分析检测设备,研究所长期与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保持合作伙伴关系,始终以科学研究为首任,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致力于成为全国科学材料研发领域服务平台。
立即咨询赤羽病检疫检测概述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是由赤羽病病毒(Akabane virus,AKAV)引起的一种虫媒性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等反刍动物,可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及新生幼畜运动神经系统障碍。该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通过库蠓等吸血昆虫传播,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随着国际贸易和动物流动增加,赤羽病的跨境传播风险升高,因此检疫检测成为防控该病的关键环节。
赤羽病检疫检测需覆盖病原体筛查、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重点关注妊娠动物、新生畸形幼畜及媒介昆虫的监测。检测体系需结合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形成多维度防控网络。
检测项目
1. 病原学检测:包括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
2. 血清学检测:IgG/IgM抗体水平测定(中和试验、ELISA)
3. 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4. 病理组织学检测:脑脊髓炎病变及肌肉组织损伤分析
5. 媒介昆虫筛查:库蠓等传播媒介的病毒携带检测
检测仪器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病毒核酸扩增与定量)
• 酶标仪(ELISA试验抗体检测)
•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病毒培养系统
• 超低温冰箱(-80℃病毒样本保存)
• 荧光显微镜(免疫荧光法观察抗原分布)
• 高速离心机(病毒颗粒分离纯化)
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
1. 采集流产胎儿脑组织、胎盘或媒介昆虫样本
2. 接种BHK-21、Vero等敏感细胞系进行病毒培养
3. 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及免疫荧光法确认病毒存在
血清学检测技术:
• 病毒中和试验(VNT):检测特异性中和抗体,金标准方法但耗时较长
• 间接ELISA法:使用重组核衣壳蛋白(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2小时内快速筛查群体抗体水平
分子检测技术:
• RT-PCR:针对病毒S基因片段设计引物,检测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
• 多重qPCR:同时检测AKAV与其他虫媒病毒(如施马伦贝格病毒)
• 宏基因组测序:用于新发变异株的基因组解析
检测标准
• 国际标准: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2023版)第3.1.1章
• 中国标准:GB/T 35910-2018《赤羽病诊断技术》
• 采样规范:流产胎儿需采集脑、脊髓及胎盘组织,血清样本需-20℃保存运输
• 结果判定:
- PCR阳性且测序一致性≥95%可确诊
- 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升高4倍及以上判为活动性感染
• 质量控制:每批次检测需设置阳性对照(AKAV标准毒株)和阴性对照(PBS)
结语
赤羽病的有效防控依赖于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当前检测体系已形成以分子诊断为核心、血清学筛查为补充的立体化方案,但需持续关注病毒变异对检测靶标的影响。建议疫区定期开展媒介昆虫监测,并结合疫苗接种建立综合防控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