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油性能检测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拒油性能是指材料表面抵抗油类液体渗透或附着的能力,在医疗防护、工业工作服、户外服装、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功能性材料的普及,对拒油性能的检测需求日益增长。通过科学评估材料的抗油性,可以确保产品在特定环境中保持防护效果,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减少油污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因此,建立系统化的检测流程和标准,成为相关行业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拒油性能检测项目
拒油性能检测主要围绕材料的抗油渗透性、耐久性及稳定性展开,具体包括以下项目:
- 接触角测试:通过测量油滴与材料表面的接触角,评估其疏油性;
- 抗渗油等级(Oil Repellency Rating):采用标准油液进行分级测试;
- 耐洗性试验:模拟多次洗涤后材料拒油性能的变化;
- 机械摩擦后性能:检测材料经受摩擦后的抗油能力衰减情况;
- 化学兼容性测试:验证材料在不同油类介质中的稳定性。
拒油性能检测仪器
常用检测仪器包括:
- 接触角测量仪:配备高速摄像系统,精准分析油滴形态变化;
- 渗油测试仪:用于测定不同黏度油液的渗透时间;
- 马丁代尔摩擦试验机: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摩擦损耗;
- 恒温恒湿箱:控制测试环境温湿度条件;
- 光谱分析仪:检测材料表面化学处理层的均匀性。
拒油性能检测方法
主流检测方法分为以下两类:
1. 标准油滴法(AATCC 118)
将系列标准油液(正己烷至矿物油)逐级滴于材料表面,观察30秒内是否出现润湿或渗透,以最高通过等级作为评价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纺织品快速分级。
2. 动态渗透法(ISO 14419)
通过加压装置使油液垂直穿透材料,记录渗透所需压力值和时间。该方法可量化材料的抗渗阈值,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工业材料。
3. 加速老化测试
结合紫外老化箱和洗涤设备,模拟长期使用环境,检测材料经光氧老化、水洗后拒油性能的保持率。
拒油性能检测标准
国际通用标准体系包括:
- AATCC 118: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标准,采用6级评级法;
- ISO 14419: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抗油性测定方法;
- GB/T 19977: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纺织品抗油性测试要求;
- ASTM F1670/F1671:针对防护服抗血源性病原体渗透的补充测试标准。
检测时需根据产品用途选择对应标准,并严格遵循温湿度(通常23±2℃、50±5%RH)和预处理要求,确保结果的可比性与准确性。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54
215
191
203
198
204
210
202
207
217
204
199
204
203
198
195
210
199
209
202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