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面材料低温屈挠性能检测的重要性
在鞋类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鞋面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成品的舒适性、耐用性和适用场景。低温屈挠性能检测是评估鞋面材料在寒冷环境下抗弯曲疲劳能力的重要环节。当温度降低时,许多高分子材料(如合成革、橡胶、TPU等)会因分子链活动性减弱而出现硬化、脆化现象,导致反复屈挠后产生裂纹甚至断裂。这种性能缺陷可能引发鞋面开裂、剥离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因此,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模拟低温环境下的材料动态形变过程,对优化材料配方、改进生产工艺以及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项目与核心指标
低温屈挠性能检测的核心目标是模拟鞋面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实际使用状态,评估其抗疲劳性能。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 耐折次数:材料在指定低温下达到规定裂纹长度前的屈挠循环次数
- 裂纹扩展速率:屈挠过程中裂纹长度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趋势
- 低温脆化阈值:材料出现明显脆性破坏的临界温度
- 表面形貌变化:屈挠后材料的微观结构损伤分析
检测仪器与设备要求
检测需使用专业化的低温屈挠试验系统,主要设备包括:
- 低温屈挠试验机:配备温控箱(-40℃至室温可调)、夹具驱动装置(屈挠角度0-90°可调)及计数器
- 试样夹具:符合ASTM D430或GB/T 20991标准的哑铃型/矩形试样夹持结构
- 低温预处理箱:用于试样在测试前的恒温保持(±1℃精度)
- 显微观测系统:带标尺的电子显微镜或裂纹观测仪(分辨率≤0.1mm)
检测方法与操作流程
依据国际通用标准,典型检测流程如下:
- 试样制备:按标准尺寸(如150×25mm)裁切材料,边缘打磨无毛刺
- 低温预处理:将试样置于设定温度(通常-20℃~-30℃)的环境中恒温保持4小时
- 装夹定位:将试样安装在夹具上,确保屈挠线对准夹具轴线
- 参数设置:设定屈挠角度(通常45°~90°)、频率(1~2Hz)及终止条件(裂纹长度达5mm或循环上限)
- 执行测试:启动设备进行自动屈挠,实时监测温度波动(需控制在±2℃内)
- 结果评估:记录循环次数,测量裂纹长度,计算裂纹扩展率,必要时进行断口电镜分析
检测标准与判定依据
常用检测标准体系包括:
- 国际标准:SATRA TM31、ISO 20344:2011(6.10条款)
- 国家标准:GB/T 20991-2007(6.8低温曲挠试验)、QB/T 2224-2012
- 行业标准:ASTM D430-06(2018)(橡胶材料低温屈挠)
以GB/T 20991为例,合格判定需满足:
- 测试温度-20℃下,屈挠5万次无可见裂纹
- 或按客户要求设定循环次数(如3万次)及裂纹允许长度
与建议
低温屈挠性能检测是评价鞋面材料低温适应性的关键手段。建议生产企业:
- 建立材料数据库,记录不同配方/工艺对低温性能的影响规律
- 针对目标市场气候条件选择测试温度(如北欧地区需测试-30℃)
- 结合耐水解、抗紫外线等测试进行综合评估
- 定期校准设备温控系统,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性
上一篇:测量,控制跟实验室用的电器设备检测下一篇:衬里和鞋垫耐磨性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39
203
173
194
188
191
197
192
191
202
194
189
186
189
185
181
196
189
197
19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