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种纯度检测
-
- 菌落观察:在PDA培养基上,正常黑木耳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均匀致密;若出现颜色异常(绿、黄、灰等)或菌落形态差异,可能为霉菌或细菌污染。
- 显微镜检查:通过革兰氏染色或乳酸酚棉蓝染色,观察是否存在酵母菌、放线菌等杂菌孢子或菌丝结构。
-
- ITS序列分析:提取菌丝DNA,扩增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与数据库比对,快速鉴定菌种是否混杂其他真菌。
二、菌种活力检测
-
- 在25℃恒温条件下,测量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日扩展距离(mm/d),优质菌种日生长量应≥3.5mm。
-
- 使用氧电极法测定菌丝呼吸速率,高活力菌种耗氧量通常在0.8~1.2μmol O₂/(g·min)范围。
-
- 将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72小时后镜检,观察菌丝断片萌发率(应≥95%)。
三、遗传特性检测
-
- SSR/ISSR标记:通过多态性片段分析,建立菌株DNA指纹图谱,比对不同代次菌种的一致性。
- RAPD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快速筛查遗传变异。
-
- 黑木耳为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需通过PCR检测待测菌株的A1A2/B1B2交配型基因,验证其遗传信息是否完整。
四、农艺性状检测
-
- 模拟栽培条件(湿度85%、温度18~25℃),记录菌袋现耳时间、耳片厚度及形态均匀度。优质菌种现耳周期≤35天,畸形耳率<5%。
-
- 耐高温性:32℃环境处理48小时,恢复培养后菌丝存活率需>80%。
- 抗杂菌能力:接种常见竞争杂菌(如木霉),观察抑制圈直径是否≥2cm。
五、安全性检测
-
- 采用ICP-MS法检测菌丝中铅、镉、砷、汞含量,需符合《GB 2762-202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
-
- 针对菌种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的杀菌剂(如多菌灵),通过HPLC-MS/MS检测,残留限量需低于0.01mg/kg。
-
- 依据《GB 4789系列标准》,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果应为阴性。
六、菌种保存稳定性检测
-
- 连续转接5代后,检测菌丝生长速率及出耳性状,退化率应<10%。
-
- 4℃下保存6个月,复苏后菌丝活力需保持初始值的90%以上。
七、检测标准与规范
- 国家标准:《GB 19171-2003 黑木耳菌种》
- 行业规程:《NY/T 1098-2018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SSR分子标记法》
结语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