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
- IgG升高:提示慢性或复发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HIV感染、结核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IgG逐渐升高(IgM下降)。
- IgG降低:可能导致反复感染风险增加,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侵袭性感染。
-
- 原发性免疫缺陷:如X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IgG显著降低)、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
- 继发性免疫缺陷: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IgG经尿液丢失)等。
-
- IgG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IgG常升高,部分患者出现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IgG型)。
- IgG4相关疾病:IgG4亚类显著升高是该类疾病的标志,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米库利茨病。
-
- IgG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可能参与食物不耐受、过敏性肺炎等,需结合IgE检测区分过敏类型。
-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能出现单克隆IgG升高(M蛋白),需结合免疫固定电泳确诊。
- 部分实体瘤(如肺癌、结直肠癌)患者IgG水平异常可能与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有关。
-
- 疫苗接种后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如新冠中和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可间接反映免疫保护效力。
二、检测方法与技术
-
- 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浊度,通过光散射测定浓度。
- 优点: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
- 用于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如抗风疹病毒IgG、抗带状疱疹病毒IgG)。
- 可定性或定量分析,灵敏度高。
-
-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常用于肿瘤标志物或微量抗体检测。
-
- 因放射性污染风险,已逐渐被化学发光法取代。
三、适用人群
- 反复细菌/病毒感染(如肺炎、中耳炎)。
- 怀疑免疫缺陷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 过敏症状不典型或常规治疗无效者。
- 肿瘤患者(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
- 评估疫苗接种效果或感染史(如水痘、麻疹)。
四、样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 样本类型:静脉血2-3 mL(普通生化管)。
- 空腹要求:建议空腹采血,避免脂血干扰。
- 药物影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可能降低IgG;丙种球蛋白输注后需间隔2周检测。
五、结果解读参考
人群 | IgG正常范围(g/L) |
---|---|
成人 | 7.0-16.0 |
儿童(1-3岁) | 5.0-13.0 |
新生儿 | 7.0-14.5(来自母体) |
- IgG升高: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肝硬化、浆细胞病。
- IgG降低:先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蛋白丢失性肠病、重度烧伤。
六、注意事项
- 动态监测更关键:单次结果异常需复查确认,如IgG4相关疾病需连续监测。
- 亚类分析:IgG分为IgG1-4亚类,特定缺陷(如IgG2缺乏)需进一步检测。
- 结合其他免疫球蛋白:IgM/IgA/IgE联合检测可全面评估免疫功能。
七、总结
上一篇:咪喹莫特检测下一篇:二十碳四烯酸与总脂肪酸比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