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项目的核心目标
- 定性检测:确认样本中是否存在双歧杆菌。
- 定量分析:测定双歧杆菌的活菌数或相对丰度。
- 菌种鉴定:区分双歧杆菌的不同种或亚种(如B. longum、B. breve等)。
- 功能评估:分析代谢活性与益生特性(如产酸能力、抗生素抗性)。
二、主要检测项目与技术方法
1. 传统培养法
- 原理:基于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如厌氧生长、碳源利用)进行选择性培养。
- 步骤:
- 选择性培养基:使用TPY(Tryptose-Phosphate-Yeast)或MRS培养基(添加半胱氨酸抑制其他菌群)。
- 厌氧培养:37°C厌氧环境培养48-72小时,观察菌落形态(乳白色、凸起、边缘光滑)。
- 生化鉴定:通过糖发酵试验(如利用乳糖、葡萄糖)或酶活性检测(α-半乳糖苷酶)进一步确认。
- 优点:成本低,可计数活菌。
- 局限:耗时长(3-7天),难以区分相近菌种,灵敏度低。
2. 分子生物学检测
- (1)PCR技术
- 通用引物:靶向16S rRNA基因保守区(如Bif164引物),快速定性双歧杆菌。
- 种特异性引物:设计针对特定种(如B. infantis)的特异性序列,实现精准鉴定。
- 荧光定量PCR(qPCR):通过Ct值定量分析菌群丰度。
- (2)基因芯片与高通量测序
- 宏基因组测序:对样本中全部微生物DNA测序,结合数据库(如NCBI)比对双歧杆菌种属。
- 功能基因分析:检测与益生功能相关的基因(如多糖合成酶基因)。
- 优点: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可鉴定不可培养菌种。
- 局限:依赖设备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成本较高。
3. 代谢产物分析
- 短链脂肪酸(SCFAs)检测:双歧杆菌代谢产生乙酸、乳酸等,通过HPLC或气相色谱(GC)定量。
- 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质谱(MS)分析代谢标志物(如乙醛、丙酮)。
- 应用:间接评估双歧杆菌活性,适用于发酵食品质量控制。
4. 免疫学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双歧杆菌表面蛋白(如脂磷壁酸)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
- 流式细胞术:荧光标记抗体结合菌体,快速计数靶菌。
- 优点:无需培养,适合大规模筛查。
- 局限:抗体可能与其他菌发生交叉反应。
5. 质谱技术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通过菌体蛋白指纹图谱比对数据库,快速鉴定至种水平。
- 应用场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见,20分钟内完成鉴定。
三、检测项目的应用领域
- 食品工业:益生菌酸奶、奶粉中双歧杆菌的活菌数检测(依据国标GB 4789.34-2016)。
- 药品质量控制:益生菌制剂中菌种纯度与稳定性评估。
- 临床诊断:肠道菌群失衡相关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辅助诊断。
- 科研:双歧杆菌与宿主互作的机制研究。
四、方法选择与比较
检测方法 | 耗时 | 灵敏度 | 特异性 | 成本 | 适用场景 |
---|---|---|---|---|---|
传统培养法 | 3-7天 | 中 | 低 | 低 | 活菌计数、初步筛查 |
PCR/qPCR | 4-6小时 | 高 | 高 | 中 | 快速鉴定与定量 |
高通量测序 | 2-3天 | 极高 | 极高 | 高 | 复杂样本的群落解析 |
MALDI-TOF MS | <1小时 | 高 | 高 | 中高 | 临床快速鉴定 |
ELISA | 3-4小时 | 中 | 中 | 中 | 大规模样本筛查 |
五、未来发展趋势
- 微流控技术:集成核酸提取、扩增与检测,实现便携式快速检测。
- CRISPR-Cas系统:开发高特异性基因检测工具,用于复杂样本中的靶标识别。
- 人工智能辅助分析:结合机器学习优化测序数据解析,提高鉴定效率。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5
8
10
7
12
18
11
11
11
12
11
12
10
15
16
13
12
15
11
1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