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项目核心内容
-
- 目的:去除水分对质量的干扰。
- 方法:烘箱105±5℃恒温干燥至恒重(间隔2小时称量,质量变化≤0.1%)。
- 适用标准:如GB/T 14684-2022(建筑用砂)、ASTM C29/C29M(骨料)等。
-
- 规则形状样品: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长、宽、高),计算几何体积(如混凝土试块)。
- 不规则/颗粒状样品:容量瓶法或量筒置换法(液体介质需与样品无反应,如煤油)。
- 粉末/细颗粒:振实密度仪测定振实体积(需规定振实次数与频率)。
-
- 精度要求:天平精度至少为0.01g,依据样品总量调整(如大体积骨料需用0.1%精度天平)。
- 环境控制:称量需在干燥环境中进行,避免吸潮。
-
- 公式:干表观密度(ρ)= 干燥质量(g) / 体积(cm³)→ 单位g/cm³或kg/m³。
- 重复性:至少3次平行试验,偏差≤2%取平均值。
二、关键仪器与材料
- 烘箱:温控±2℃,带强制通风。
- 体积测量工具:量筒(精度±1mL)、振实密度仪、激光粒度仪(辅助颗粒分析)。
- 液体介质:煤油、乙醇(需测定密度校正体积)。
- 辅助工具:毛刷(清除表面松散颗粒)、干燥器(防吸潮)。
三、检测注意事项
- 样品代表性:四分法缩分取样,避免偏析(尤其颗粒混合物)。
- 振实条件:振实次数(如300次)与高度需按标准统一,对比松散密度时可省略。
- 液体置换法误差控制:
- 液面读数需平视弯月面底部。
- 介质温度和密度需记录(公式校正:V实际=V读数×ρ介质/ρ水)。
- 温度影响:高温样品冷却至室温称量,防止热胀冷缩导致体积误差。
四、与其他密度指标的区别
- 堆积密度:含颗粒间空隙(如砂堆自然倾倒状态)。
- 真密度:排除所有孔隙(用氦气置换法测定)。
- 应用差异:干表观密度用于计算材料孔隙率(如陶瓷烧结程度),堆积密度影响包装与运输成本。
五、数据应用示例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干表观密度结合吸水率评估骨料质量。
- 催化剂载体检测:密度变化反映活性成分负载均匀性。
- 质量控制标准:如陶粒≤500kg/m³属轻质材料,用于保温建材。
上一篇:抗渗性试验检测下一篇:砂的表观密度(简易法)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