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目的
- 控制材料质量:确保骨料洁净度符合工程要求(如国标GB/T 14684《建设用砂》)。
- 优化配合比设计:避免因杂质过多导致水泥用量增加或强度不足。
- 保障结构安全:减少泥分对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的负面影响。
- 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检测验证材料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
二、核心检测项目
1. 含泥量检测
- 取样:按标准(如GB/T 14684)随机抽取代表性样品,缩分至试验所需量(通常约1kg)。
- 筛分:用过4.75mm筛去除大颗粒。
- 浸泡淘洗:将试样置于容器中加水浸泡2小时,搅拌后倒去浑浊水,重复至水清澈。
- 烘干称重:将淘洗后试样在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后称量剩余质量。
- 计算: 含泥量=原始质量−淘洗后质量原始质量×100%含泥量=原始质量原始质量−淘洗后质量×100%
- 水洗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细颗粒流失。
- 烘干需彻底,避免残留水分影响结果。
2. 泥块含量检测
- 取样筛分:取试样过1.18mm筛,记录筛余量。
- 浸泡软化:筛余颗粒用水浸泡24小时至泥块软化。
- 人工破碎:用手指轻捏泥块,使其破碎后过0.6mm筛。
- 烘干称重:将未通过0.6mm筛的颗粒烘干称重。
- 计算: 泥块含量=筛余质量−破碎后筛上质量原始试样质量×100%泥块含量=原始试样质量筛余质量−破碎后筛上质量×100%
- 浸泡时间需充足,确保泥块完全软化。
- 人工捏碎时需用力均匀,避免损坏非泥块颗粒。
三、检测注意事项
- 样品代表性:取样应覆盖材料堆的不同位置,避免局部误差。
- 操作规范性:严格按标准步骤执行,避免人为误差(如淘洗力度过大导致细砂流失)。
- 设备校准:筛网尺寸、烘箱温度需定期校验,确保精度。
- 环境控制:实验室温度、湿度应符合标准要求(通常温度20±5℃,湿度≤50%)。
四、检测标准与限值
- 天然砂:含泥量≤5.0%(C60以上混凝土需≤3.0%);泥块含量≤2.0%。
- 机制砂:含泥量≤3.0%;泥块含量≤1.0%。 (具体限值需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及GB/T 14684等标准调整。)
五、总结
上一篇: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贯入阻力法)检测下一篇:体积(干)密度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71
228
202
211
210
215
225
218
228
229
215
214
219
216
210
205
222
207
220
21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