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设备用密封二次电池及电池组检测技术指南
一、检测背景与目的
二、核心检测项目分类
(一)安全性能测试
-
- 目的:验证电池在异常充放电状态下的耐受能力。
- 方法:以1.5倍额定电压持续充电至规定时间,或放电至0V以下,观察是否泄漏、起火、爆炸。
-
- 目的:模拟内部或外部短路时的安全响应。
- 方法:将电池正负极直接短路(外部电阻≤50mΩ),监测温升及是否触发保护机制。
-
- 目的:评估电池在快速温变环境下的稳定性。
- 方法:将电池置于高温(如130℃)和低温(-40℃)环境中交替循环,检测结构完整性。
-
- 目的:模拟机械破坏导致内部短路的极端情况。
- 方法:用钢针刺穿电池或施加13kN压力至变形量≥30%,观察是否起火或爆炸。
-
- 目的:验证电池在外部明火下的阻燃性能。
- 方法:直接对电池施加火焰(如UL 94 V0级测试),记录燃烧时间和自熄性。
(二)电性能测试
-
- 方法:以标准充放电倍率循环充放电(如500次),容量衰减需≤20%。
-
- 目的:评估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及老化程度。
- 方法:交流阻抗法或直流脉冲法测量电池内阻值。
-
- 方法:电池静置28天后测量容量损失,合格标准通常≤5%。
-
- 方法:分别在-20℃和55℃环境下测试放电容量保持率(如低温≥70%,高温≥95%)。
(三)环境可靠性测试
-
- 方法:电池在-40℃~85℃间循环10次,检查外观及容量变化。
-
- 方法:40℃/95%RH环境中存储48小时,验证密封性和绝缘电阻。
-
- 目的:模拟运输或使用中的机械应力。
- 方法:按ISTA 2A标准进行随机振动或半正弦冲击(加速度≥100G)。
-
- 方法:模拟高空环境(如11.6kPa气压下存储6小时),检测是否膨胀或泄漏。
(四)化学与材料分析
-
- 方法:加压或加热后观察壳体密封性,电解液泄漏量需≤0.1g。
-
- 目的:符合RoHS指令对铅、镉、汞等有害物质的限制。
-
- 方法:XRD/SEM检测正负极材料晶体结构及微观形貌。
(五)电池组专项测试
-
- 过流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温度保护等触发阈值及响应时间。
-
- 多节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一致性(差异≤50mV)。
-
- 验证与配套充电器的匹配性,防止过压或过流风险。
三、检测标准与认证要求
- 国际标准:IEC 62133(通用安全)、UN 38.3(运输安全)、UL 2054(北美市场)。
- 中国标准:GB 31241(强制性国标)、GB/T 18287(锂电池性能)。
- 认证要求:通过CB、CE、KC、PSE等认证方可进入目标市场。
四、检测流程与设备
- 流程:样品准备→预处理(如满充)→分阶段测试→数据记录→结果判定。
- 关键设备:充放电测试仪、高低温试验箱、振动台、内阻测试仪、热成像仪等。
五、
转成精致网页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2
12
14
13
13
14
12
12
13
15
14
17
11
22
20
19
23
22
21
2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