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极-集电极击穿电压(V<sub>CEO</sub>/V<sub>CES</sub>)检测技术解析
一、击穿电压定义与检测意义
- V<sub>CEO</sub>: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间可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
- V<sub>CES</sub>:基极-发射极短路时的击穿电压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实施规范
1. 基础击穿特性测试
(1) 正向击穿电压(V<sub>CEO(Sus)</sub>)
- 基极开路(I<sub>B</sub>=0)
- 阶梯式升压速率≤5V/s
- 击穿电流阈值设定为1mA(按器件规格调整)
- 实测值≥器件手册标称值的80%为合格
- 曲线无回滞或抖动(避免软击穿)
(2) 反向击穿电压(V<sub>EBO</sub>)
2. 温度特性检测
测试项目 | 温度范围 | 关键控制点 |
---|---|---|
高温击穿特性 | +125℃~+150℃ | 恒温箱控温精度±2℃ |
低温击穿特性 | -40℃~-55℃ | 防结露处理,升温速率≤3℃/min |
温度循环测试 | -55℃↔+150℃ | 循环次数≥100次,监测击穿漂移 |
3. 动态参数关联测试
- 二次击穿(S/B)检测: 注入电流≥0.5I<sub>C</sub(max),记录电压跌落点,使用脉冲测试(脉宽<1ms)避免热累积
- BV<sub>CES</sub>与h<sub>FE</sub>相关性: 绘制击穿电压随电流放大倍数变化的曲线,筛选异常批次
4. 极限应力验证
- 施加电压:1.2×V<sub>CEO</sub>标称值
- 持续时间:1000小时(IEC 60747标准)
- 失效判据:漏电流增长>50%或硬击穿
三、检测设备与配置
-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如Keysight B1505A)
- 电压范围:0~3000V
- 电流分辨率:1nA
- 安全保护电路
- 串联10kΩ限流电阻
- 过压保护阈值设为测试电压的120%
- 测试夹具要求:
- 采用三同轴屏蔽结构,噪声<10μV
- 接触电阻<50mΩ(四线法测量)
四、典型失效模式诊断
失效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击穿曲线回滞 | 器件内部陷阱电荷释放 | 降低电压扫描速率 |
多段阶梯式击穿 | 芯片边缘电场不均匀 | 检查光刻对准精度 |
低温下击穿电压突降 | 封装应力导致晶格缺陷 | X射线检测封装完整性 |
五、数据报告规范
- 原始数据记录
- 包含电压-电流曲线截图(标出拐点)
- 环境温湿度、设备校准证书编号
- 统计分析方法
- 韦伯分布拟合击穿电压分散性
- 批次合格率计算:CPK≥1.33
六、安全注意事项
- 高压操作时必须使用绝缘台垫(耐压≥5kV)
- 测试后需对电容性器件放电至<10V
- 静电敏感器件需在EPA区域操作(湿度40%~60%RH)
上一篇:交变湿热首次循环检测下一篇:输出电容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4
12
18
10
12
12
16
15
15
15
16
16
20
14
18
21
17
20
15
16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