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导通态电阻检测:核心检测项目与技术解析
一、静态导通态电阻的核心检测项目
-
- 测试原理:在器件导通状态下(栅极施加额定电压),施加规定直流电流,测量漏源极或阳极阴极间的电压降,计算 ���=���/��Ron=VDS/ID。
- 方法:四线制(Kelvin)测量法,消除接触电阻影响。
- 标准:符合 JESD24(功率 MOSFET)、IEC 60747(分立器件)等标准。
-
- 目的:评估 ���Ron 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通常呈正温度系数)。
- 流程:在恒温箱中,测试器件在 -55°C 至 175°C 范围内的 ���Ron,绘制温度-电阻曲线。
- 意义:高温下的 ���Ron 劣化直接影响系统散热设计。
-
- 测试内容:验证 ���Ron 是否随导通电流增大而变化(如因电流拥挤效应或材料非线性特性)。
- 方法:阶梯式增加电流(如 1A 至 100A),记录 ���Ron 偏移量。
- 典型现象:大电流下电阻可能因热效应或电迁移升高。
-
- 测试要点:器件阈值电压偏差可能导致 ���Ron 分布不均,需验证两者的工艺一致性。
- 应用场景:多芯片并联的功率模块中,��ℎVth 差异会引发电流不均,间接影响整体 ���Ron。
-
- 差异来源:动态开关过程的瞬时损耗可能与静态 ���Ron 存在偏差(如因沟道调制效应)。
- 测试方法:通过脉冲电流法和稳态法的数据对比,评估高频应用下的适用性。
-
- 目标:同一批次或不同批次的器件 ���Ron 分布统计。
- 工具:采用自动化测试系统(ATE),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如 Weibull 分布模型)。
- 工业要求:汽车电子(AEC-Q101)要求 ���Ron 偏差 ≤ 10%。
-
- 条件:高温高湿(85°C/85% RH)、功率循环(10^4 次以上)等加速寿命试验。
- 失效机理:键合线脱落、芯片焊接层空洞等导致 ���Ron 渐进增大。
-
- 技术难点:剥离器件内部芯片电阻与外部引线/焊接电阻。
- 方法:开尔文测试结构、TDR(时域反射计)或微探针台直接测量芯片级 ���Ron。
二、检测设备与关键技术
-
- 设备要求:电流分辨率 ≤ 1μA,电压精度 ±0.1%。
- 推荐设备:Keysight B2900A、吉时利2450。
-
- 温度范围:-65°C 至 +300°C(热电制冷或液氮制冷)。
- 应用标准:MIL-STD-883(军用器件温循测试)。
-
- 功能:兼容静态 ���Ron 与动态开关损耗联合测试。
三、典型应用场景
-
- 优势:SiC 器件的高温 ���Ron 稳定性优于硅基 MOSFET。
-
- 检测目标:确保并联 IGBT 的 ���Ron 差异 ≤ 5%,避免局部过热。
-
- 案例:某 DC-DC 模块因焊料空洞导致 ���Ron 增加 30%,引发过热失效。
四、
上一篇:轴的推力和拉力检测下一篇:点测法和连续扫频发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5
15
20
13
22
21
29
20
19
26
19
21
30
22
24
22
25
18
19
20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