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检测项目的分类
1. 物理性质检测
- 温度与湿度:通过温湿度计或传感器监测环境或样品的温湿度变化(如恒温培养箱的温控验证)。
-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量溶液酸碱度,适用于水质分析、生物反应体系监控等。
- 电导率与浊度:评估液体导电能力(如纯水纯度检测)或悬浮颗粒浓度(如废水处理监测)。
- 粒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定颗粒物粒径分布(如纳米材料表征)。
2. 化学成分检测
- 元素分析:
- 重金属检测(铅、汞、砷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微量元素测定:用于食品、药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物筛查。
- 有机物分析: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
-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药物有效成分或食品添加剂。
- 营养成分检测:蛋白质(凯氏定氮法)、脂肪(索氏提取法)、糖类(分光光度法)等。
3. 生物与微生物检测
- 生物活性检测:
- 酶活测定(如淀粉酶活性分析)。
- 细胞毒性试验(MTT法评估药物毒性)。
- 微生物检测:
- 菌落总数测定(平板计数法)。
- 致病菌筛查(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 无菌测试(培养基促生长试验)。
4. 质量控制相关检测
- 标准物质校准:使用国家标准物质(如NIST标准品)验证仪器精度。
- 方法验证:通过重复性、灵敏度、回收率实验确认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 稳定性测试:评估样品在储存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如药品加速稳定性试验)。
二、检测项目实施的关键要素
-
- 定期校准仪器(如pH计每月校准一次)。
- 试剂纯度验证(如色谱级溶剂需检测紫外吸收背景值)。
-
- 采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现数据可追溯。
- 异常值分析需结合统计学方法(如Grubbs检验法)。
三、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
影响因素 | 应对措施 |
---|---|
样品代表性不足 | 增加采样点位,遵循随机抽样原则 |
仪器漂移 | 缩短校准周期,增加平行样检测 |
人为操作误差 | 加强培训,使用自动化设备替代 |
环境温湿度波动 | 配置环境监控系统及缓冲间 |
四、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高通量检测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快速多指标同步分析。
- 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NIRS)用于农产品成分在线监测。
- 智能化管理:AI算法辅助检测数据异常预警。
五、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7
17
22
24
21
35
41
29
23
27
34
44
51
41
41
41
43
46
48
4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