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_CBO)检测项目详解
一、引言
二、检测项目概述
-
- 确定晶体管在基极开路时的击穿电压阈值。
- 验证器件是否满足设计规格及行业标准(如JEDEC JESD28)。
-
- 静态击穿电压测试 在直流条件下逐步加压,观测电流突变点。
- 动态脉冲测试 施加脉冲电压,减少自热效应影响。
- 温度依赖性测试 在不同温度下(-55°C至150°C)评估_CBO变化。
- 漏电流监测 击穿前的反向漏电流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三、测试设备与工具
-
- 高精度可调直流电源(分辨率≤1mV)
- 数字万用表(电压/电流模式,精度±0.1%)
- 示波器(带宽≥100MHz,监测瞬态响应)
- 温控测试箱(-65°C至+200°C可控)
-
- 防静电夹具(接触电阻<0.1Ω)
- 屏蔽测试箱(减少环境电磁干扰)
- 安全隔离变压器(防高压反冲)
四、测试步骤详解
-
- 将晶体管固定在防静电夹具中,确保引脚接触良好。
- 设定环境温度至25°C(默认条件),湿度≤60%RH。
-
- 按图1接线:
- 集电极接电源正极,发射极接地。
- 基极通过跳线保持开路状态。
- 电压表并联在C-E极,电流表串联接入回路。
- 按图1接线:
-
- 步骤1:初始电压设为0V,以10V/s速率缓慢增加电压。
- 步骤2:实时监测电流,当Ic突增5%时记录电压值(即_CBO)。
- 步骤3:重复3次取平均值,偏差>5%需排查接触问题。
-
- 使用脉宽1ms、占空比1%的方波,逐步提高峰值电压至击穿。
- 示波器捕捉击穿瞬间波形,分析电压过冲特性。
五、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
- 测试台需接地,操作者佩戴高压绝缘手套。
- 设置电压上限(通常为标称_CBO的120%),防止器件炸裂。
-
- 接触电阻影响:采用四线制测量法消除引线电阻。
- 自热效应:静态测试单次加压时间不超过30秒。
-
- 软击穿:电流缓慢上升,可能为材料缺陷。
- 硬击穿:电流瞬间跳变,结构击穿失效。
六、结果分析与判定
-
- 绘制Ic-Vce曲线,标注击穿拐点(图2)。
- 对比不同批次器件的曲线一致性。
-
- 实测_CBO ≥ 规格书标称值×1.1(工业级冗余设计)。
- 漏电流在V=0.8×_CBO时应小于1μA(以2N3904为例)。
七、应用案例
八、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68
226
202
211
208
211
222
215
226
228
212
212
215
213
206
204
221
207
219
21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