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扇头蜱成虫形态鉴定检测项目详解
一、样本采集与处理
-
- 从宿主皮肤表面(耳部、颈部、腹股沟等寄生高发区)采集完整成虫。
- 使用镊子垂直夹取蜱体,避免口器断裂残留宿主体内。
-
- 活体样本需用70%乙醇固定24小时以软化体壁。
- 清除体表附着物(泥土、血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二、形态学检测核心项目
(1) 外部形态观察
-
- 雌虫:饱血后体长可达10-12 mm,未吸血时呈红棕色,饱血后灰白色。
- 雄虫:较小(约3-4 mm),体色深棕,背甲覆盖率高。
-
- 雌虫:盾板仅覆盖体前1/3,呈心形,表面有细密刻点。
- 雄虫:盾板覆盖整个背面,具明显的侧沟(lateral groove)和尾突(caudal process)。
-
- 基节器(basis capituli):六边形,侧缘平直无凸起。
- 口下板(hypostome):齿式2|2(每侧两列,每列约8-10枚齿)。
-
- 第Ⅰ对足基节分叉明显,第Ⅳ对足基节具发达的内突。
(2) 腹部结构显微观察
-
- 位于肛门后方,呈“U”形闭合,与近似种(如R. decoloratus)的开放型肛沟区分。
-
- 逗点状,后缘具明显气门斑(macula),雄虫气门板较雌虫更宽。
三、关键鉴别点与近似种对比
- Rhipicephalus decoloratus
- 雄虫肛沟开放,气门板窄长。
- Rhipicephalus annulatus
- 雌虫盾板刻点稀疏,足基节内突较短。
四、实验室检测流程
-
- 使用体视显微镜(10-40×)观察整体形态。
- 高倍显微镜(400×)检查口器齿式及气门板细节。
-
- 测量盾板长宽、气门板直径等关键参数。
- 拍摄背腹面、假头、肛沟等特征部位高清图像。
-
- 对几丁质较厚样本,可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增强刻点清晰度。
五、分子生物学辅助鉴定(可选)
- 基因靶标
- 线粒体COI基因或核糖体ITS2区测序,与数据库(如GenBank)比对。
六、检测意义与报告
-
- 综合形态特征与分子数据(如有),确认是否为R. microplus。
-
- 指导牧场制定驱虫方案、评估抗药性风险、追踪疫源地分布。
七、注意事项
- 样本完整性:避免足部或口器断裂导致误判。
- 区域性变异:热带与温带种群形态可能存在差异。
- 交叉验证: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合可提高准确性。
参考文献
- 《蜱类分类学》(2018,中国农业出版社)
- FAO动物健康手册(2021)
- WHO媒介生物鉴定指南(第5版)
上一篇:聚氯乙烯绝缘电话软线检测下一篇:三苯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8
16
17
19
19
15
17
18
13
14
18
15
18
18
15
18
17
26
23
1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