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核心项目:成虫形态特征
-
- 体长范围:成虫体长通常为 10-16 mm,雌虫略大于雄虫。
- 体色:整体呈浅黄褐色至棕黄色,体表具油亮光泽,背部颜色较深,腹部浅色。
-
- 关键标志:前胸背板(盾形结构)上具有 2条明显的深褐色至黑色纵纹,平行分布于中线两侧,纵纹边缘清晰。
- 形状:前胸背板横向宽大,边缘略透明。
-
- 雄虫:翅发达,完全覆盖腹部末端,翅长略超过腹端。
- 雌虫:翅稍短于雄虫,但同样覆盖腹部的绝大部分。
- 翅脉纹路:前翅革质(覆翅),后翅膜质,前翅具纵向翅脉。
-
- 触角:细长丝状,由多节(约100节以上)组成,长度显著超过体长,末端渐细。
- 口器:咀嚼式口器,下唇须发达,适于取食碎屑。
-
- 雄虫:腹部末端具 1对尾须(短小分节)及 1对刺突(腹刺),腹板末节后缘呈弧形。
- 雌虫:腹部宽圆,末端钝,腹板末节后缘平直,携带卵鞘时可见褐色卵囊外露。
二、与其他小蠊的形态鉴别要点
-
- 亚洲小蠊前胸背板纵纹较模糊,且成虫体型更纤细。
- 德国小蠊翅长覆盖全部腹部,亚洲小蠊翅长仅达腹部中段。
-
- 美洲大蠊体型显著更大(35-40 mm),体色红褐,前胸背板中央具黄色蝶形斑。
-
- 褐带蠊体色更浅,前胸背板具2条浅褐色横带(非纵纹),翅具淡色斑纹。
三、检测方法与技术流程
-
- 使用粘虫板或诱捕器采集活体或完整尸体,避免肢体损伤。
- 酒精(75%乙醇)固定24小时,清除体表污染物。
-
- 借助放大镜(10×)观察体色、前胸背板纵纹及翅长覆盖情况。
-
- 解剖镜检测触角分节数、尾须形态及腹刺结构。
- 重点比对雄虫外生殖器(如钩状突、左阳茎叶)的细微差异。
-
- 使用显微测微尺测量体长、翅长及纵纹宽度,记录数据用于统计分析。
四、检测注意事项
-
- 不同地理种群可能存在体色深浅或体型差异,需结合多特征综合判断。
-
- 前胸背板或翅破损可能导致误判,需优先选择完整标本。
-
- 对形态特征模糊的个体,建议采用COI基因测序法验证。
五、
上一篇:羰基化合物检测下一篇:住宅和楼宇电子系统(HBES)用开关及有关附件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8
16
17
19
19
15
17
18
13
14
18
15
18
18
15
18
17
26
23
1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