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LR%)检测项目详解
一、检测项目定义
二、适用人群
- 血小板计数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增多症)。
- 出血或血栓倾向(如不明原因瘀斑、鼻出血、静脉血栓)。
- 术前检查(评估凝血功能)。
- 血液系统疾病监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 慢性疾病管理(如肝硬化、尿毒症、自身免疫病)。
- 化疗或放疗后(监测骨髓造血功能)。
三、检测流程
-
- 样本类型:静脉血或末梢血(以静脉血为主)。
- 采血管:紫色EDTA抗凝管(常规血常规管)。
- 检测方法: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如希森美康、贝克曼库尔特等),通过流式细胞术或激光散射法分析血小板体积分布。
-
- 仪器将血小板按体积分为小、中、大三类,计算大血小板占比。
- 报告单位:百分比(%),正常参考值因仪器而异(通常为15%-35%)。
-
- 常规检测:1-2小时出具结果(随血常规同步完成)。
- 急诊检测:30分钟内可出结果。
四、结果解读
结果类型 | 临床意义 | 常见疾病关联 |
---|---|---|
P-LCR升高 | 骨髓加速生成血小板或外周破坏增多 | 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骨髓纤维化、脾功能亢进 |
P-LCR降低 | 骨髓造血抑制或血小板生成减少 |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 |
正常范围波动 | 需结合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综合判断 |
五、注意事项
- 检测前准备
- 无需空腹(急诊可随时采血)。
- 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可能影响血小板分布)。
- 干扰因素
- EDTA抗凝血可能出现血小板聚集,导致假性异常结果(需手动复核)。
- 月经期、妊娠期可能出现生理性P-LCR波动。
- 药物影响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化疗药、激素类药物可能改变数值,需提前告知医生。
- 结果应用
- 单一指标不能确诊疾病,需结合血小板计数(PLT)、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六、与其他检测的关联
- 血小板计数(PLT)
- 若PLT↓ + P-LCR↑:提示血小板破坏增多(如ITP)。
- 若PLT正常 + P-LCR↑:可能为炎症或骨髓增生异常。
-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 MPV↑常伴随P-LCR↑,共同提示血小板活化或骨髓释放加速。
- 凝血功能检查(如PT、APTT)
- 联合判断出血风险或血栓倾向。
七、
上一篇:氯化物(氯离子)检测下一篇:丙氨酸转移酶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39
203
173
194
189
191
197
192
191
202
195
189
186
189
186
181
197
189
197
19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