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设计检测重点:核心检测项目详解
一、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的基石
-
- 检测项目:细度(勃氏比表面积/筛余量)、凝结时间(初凝、终凝)、安定性(雷氏夹法/沸煮法)、抗压/抗折强度(3d、28d)、化学成分(MgO、SO₃等)。
- 标准依据:GB/T 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 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 意义:确保水泥活性满足强度要求,避免体积膨胀等质量问题。
-
- 粗骨料:粒径级配、压碎值(GB/T 14685)、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表观密度。
- 细骨料: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含量(沿海工程必检)。
- 关键点:级配不良会导致混凝土孔隙率升高,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
- 减水剂:减水率、pH值、密度、坍落度保留值(1h/2h)。
- 引气剂:含气量、气泡间距系数(耐久性关键指标)。
- 规范: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要求与水泥相容性测试,避免凝结异常。
-
- 活性指数(7d、28d)、烧失量、需水量比、细度(45μm筛余)。
- 应用要点:掺量需结合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如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
-
- 检测项目:pH值、氯离子含量、硫酸盐含量(JGJ 63《混凝土用水标准》)。
- 警戒值:Cl⁻含量>1000mg/L时禁止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二、配合比参数验证: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
- 方法:通过试配调整,实测强度与理论强度(鲍罗米公式)误差需<10%。
- 案例:设计强度C30,水胶比0.45,若28d试块强度仅28MPa,需降低水胶比至0.42。
-
- 检测手段:观察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通过坍落度筒试验和视觉评估(无离析、泌水)。
- 调整原则:砂率过高→增大粘聚性但降低强度;砂率过低→粗骨料易离析。
-
- 控制标准:根据骨料吸水率调整用水量,确保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30mm)。
三、新拌混凝土性能检测:施工可行性的直接反映
-
- 坍落度/扩展度(GB/T 50080):泵送混凝土扩展度宜为500~700mm。
- 倒坍时间法: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评价,流动时间≤10s。
-
- 容重偏差: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2%时,需核查配合比计量误差。
- 含气量控制:引气混凝土含气量4%~6%(抗冻要求),非引气混凝土<3%。
四、硬化混凝土性能检测:耐久性与强度的双核心
-
- 抗压强度:标准养护(20±2℃, RH≥95%)试块,3d/7d/28d强度跟踪。
- 抗折强度:道路混凝土必检项目(GB/T 50081),C30混凝土抗折强度≥4.5MPa。
-
- 抗渗性:逐级加压法(GB/T 50082),最高压力1.2MPa维持24h无渗水。
- 抗冻性:快冻法(F200表示冻融循环200次后质量损失<5%)。
- 碳化试验:加速碳化28d深度≤20mm(一般环境C30混凝土)。
五、检测频率与质量控制要点
- 原材料:每批进场检验,骨料每400m³或600t为一检验批。
- 新拌混凝土:每工作班至少2次坍落度测试,大体积混凝土需加密至每小时1次。
- 强度评定:按GB/T 50107,统计法验收需满足均值≥设计强度+λσ(λ=1.15~1.65)。
六、案例分析:检测不合格的应对策略
- 检查水泥实际活性(可能掺入劣质混合材);
- 复核水胶比(砂石含水率未扣除导致用水量过高);
- 骨料压碎值检测(强度不达标因碎石风化严重)。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