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仁率与出仁率检测技术规范
一、定义与应用场景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流程
1. 样品制备
- 取样标准: 依据国家标准(如GB/T 5491)或行业协议,采用四分法或机械分样器从批次中随机抽取代表性样品(通常不少于2kg)。
- 预处理: 样品需在恒温恒湿(温度20±2℃,相对湿度60±5%)环境下平衡24小时,避免水分干扰。
2. 纯仁率检测
- 检测步骤:
- 称量总质量(M₁):精确称量样品总质量(精确至0.1g)。
- 杂质分离:
- 人工或机械筛选去除碎壳、泥沙、金属碎片等异物。
- 剔除霉变、虫蛀、破损率>50%的非完整仁。
- 称量净仁质量(M₂):记录纯净果仁质量。
- 计算公式: 纯仁率(%)=�2�1×100纯仁率(%)=M1M2×100
-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精度0.1g)、振动筛分机、人工分拣台。
3. 出仁率检测
- 检测步骤:
- 原始原料称量(M₀):记录带壳原料总质量。
- 破壳取仁:
- 使用手动破壳工具或自动化破壳机(需控制破壳力度以减少仁破损)。
- 分离壳、仁、隔膜等组分。
- 称量完整仁质量(M₃):记录未破损果仁质量。
- 计算公式: 出仁率(%)=�3�0×100出仁率(%)=M0M3×100
- 关键设备: 破壳机、比重分选机、电子天平(精度0.1g)。
三、辅助检测项目
- 水分含量测定
- 采用烘箱法(105±2℃烘干至恒重)或快速水分测定仪,避免水分差异导致质量偏差。
- 破损率分析
- 统计破壳过程中产生的碎仁占比,优化加工参数。
- 杂质分类与占比
- 按泥沙、壳碎片、异物等类别记录,指导原料供应商改进。
四、标准与误差控制
- 执行标准:
- 国际:ISO 6645(坚果取样标准)、ISO 2171(杂质检测)。
- 国内:GB/T 5009.3(水分测定)、NY/T 966(坚果质量分级)。
- 允许误差:
- 纯仁率重复检测误差<0.5%;出仁率批次间差异<2%。
五、检测意义
- 生产端:优化加工工艺,降低损耗成本。
- 贸易端:为定价提供依据(如高纯仁率可溢价10-15%)。
- 育种端:筛选出仁率高的品种,提升种植效益。
六、案例应用(以核桃为例)
- 原料批次:带壳核桃1000g(M₀)。
- 破壳后:完整仁质量350g(M₃)→ 出仁率35%。
- 杂质剔除后:净仁质量330g(M₂)→ 纯仁率94.3%。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80
234
209
219
216
222
231
226
234
233
221
221
224
222
215
212
228
213
228
2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