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用疫苗检测:核心检测项目解析
一、理化性质检测
-
- 目的:观察疫苗的色泽、澄清度及有无异物或沉淀。
- 方法:目视或光学显微镜观察。
- 标准:液体疫苗应澄清无杂质;冻干疫苗呈疏松团块,易溶解。
-
- 目的:确保疫苗的酸碱度适宜,避免对接种动物产生刺激。
- 方法:使用pH计进行测定。
- 标准:通常为6.8-7.8,具体依据疫苗类型调整。
-
- 目的:评估疫苗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有效期。
- 方法:加速破坏试验(如高温、反复冻融)后检测活菌/病毒滴度或抗原活性。
二、安全性检测
-
- 目的:检测疫苗中是否存在非特异性毒性物质。
- 方法:接种小鼠或豚鼠,观察7天内是否出现死亡或中毒症状。
- 标准:试验动物应全部存活且无异常反应。
-
- 目的:评估疫苗中残留的异源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引发的过敏风险。
- 方法:ELISA法检测残留量,或豚鼠主动过敏试验。
-
- 目的:确保疫苗无细菌、真菌或支原体污染。
- 方法:接种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厌氧菌)或胰蛋白酶大豆琼脂(需氧菌),培养14天观察;支原体检测采用PCR或培养法。
三、效力检测(效价评估)
-
- 方法:
- 血清学检测:通过ELISA、病毒中和试验(VNT)测量免疫后抗体水平。
- 细胞免疫检测:如IFN-γ释放试验评估T细胞应答。
- 标准:抗体滴度需达到保护阈值(如口蹄疫疫苗中和抗体≥1:64)。
- 方法:
-
- 目的:直接验证疫苗对强毒株攻击的保护效果。
- 方法:免疫动物后接种活毒,观察发病率及死亡率。
- 适用类型: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的关键效力验证。
-
- 方法:SDS-PAGE电泳、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定量PCR(针对核酸疫苗)。
四、微生物学检测
-
- 重点: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圆环病毒(PCV)等潜在污染物。
- 方法:PCR、高通量测序(NGS)或细胞培养法。
-
- 目的:确认病原体已完全灭活,无复制能力。
- 方法:接种敏感细胞连续传代3代,无病变则为合格。
五、其他专项检测
-
- 项目:粒径分布(如纳米佐剂)、重金属残留(如铝佐剂)。
-
- 目的:确认疫苗毒株与标称一致。
- 方法:基因测序、单克隆抗体中和试验。
-
- 重点:抗生素(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庆大霉素)、细胞基质残留(如Vero细胞DNA)。
六、检测标准与法规依据
- 中国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 国际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Manual of Diagnostic Tests and Vaccines for Terrestrial Animals》。
七、挑战与趋势
- 新技术应用:mRNA疫苗需增加脂质纳米颗粒包封率检测;类器官模型替代部分动物试验。
- 标准化难题:不同毒株的攻毒试验缺乏统一评判标准。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82
235
209
220
217
222
232
228
234
234
221
222
224
222
215
213
229
213
228
22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