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度分布(D50、D90)
- 检测方法: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干法)
- 标准依据:GB/T 19077-2016
- 重要性:影响电极涂布均匀性,D50过大会导致极片粗糙,D90超标引发短路风险
- 比表面积(BET)
- 氮气吸附法测定(ASTM D3663)
- 正常范围:0.3-0.8 m²/g
- 关联性:比表面积过高导致电解液分解加剧,过低影响锂离子扩散速率
- 振实密度
- 振实密度仪测定(GB/T 5162-2021)
- 控制范围:≥2.2 g/cm³(NCM材料)
- 工程意义:高振实密度可提升极片压实密度,增加体积能量密度
- 形貌分析
- SEM观测颗粒形貌及团聚情况
- TEM分析单晶/多晶结构
- 缺陷识别:表面裂纹、孔洞等微观缺陷检测
- 主元素含量(Ni/Co/Mn摩尔比)
- ICP-OES精准测定(误差≤0.5%)
- 控制要点:Ni含量波动直接影响克容量(±1%导致容量变化5-8mAh/g)
- 杂质元素分析
- ICP-MS检测Na、Ca、Fe等金属杂质(要求<50ppm)
- 硫、氯离子检测(IC法,控制<100ppm)
- 磁性异物:铁含量≤10ppm(磁选法+原子吸收光谱)
- 锂含量测定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20252-2014)
- 控制范围:化学计量比Li/(Ni+Co+Mn)=1.00±0.03
- 偏差影响:锂过量导致残碱升高,不足引发容量衰减
- 水分含量
- 卡尔费休法测定(GB/T 6283-2008)
- 严苛标准:NCM成品≤500ppm,前驱体≤2000ppm
- 水分超标危害:电解液分解产气,SEI膜异常生长
- 首次充放电效率
- 半电池测试(金属锂为对电极)
- 典型值:≥88%(0.1C倍率下)
- 劣化成因:阳离子混排、表面残碱导致副反应
- 克容量测试
- 电压窗口3.0-4.3V vs Li+/Li
- 标准要求:≥180mAh/g(NCM622)
- 衰减机制:循环过程中相变、颗粒破裂导致活性物质损失
- 倍率性能
- 测试范围:0.2C-5C放电容量保持率
- 合格标准:3C容量≥0.2C的80%
- 影响因素:颗粒尺寸分布、导电剂分散性
- 循环寿命
- 全电池测试(石墨负极)
- 行业标准:1C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80%
- 失效模式:晶格结构坍塌、电解液消耗、界面阻抗增大
- 热稳定性分析
- DSC/TGA联用检测(升温速率5℃/min)
- 关键参数:放热起始温度>200℃
- 热失控机理:晶格释氧引发电解液燃烧
- 残碱含量
- 酸碱滴定法测定表面LiOH/Li2CO3
- 控制指标:≤5000ppm(经水洗处理)
- 残留危害:产气胀气、加速电解液分解
- 压实密度测试
- 压力范围:2-4吨/cm²
- 目标值:3.4-3.6g/cm³(NCM系)
- 工程平衡:高密度提升容量但降低离子传输速率
- 循环膨胀率
- 原位厚度监测(100次循环膨胀<10%)
- 膨胀根源:锂嵌入/脱出导致晶格体积变化
- 共沉淀过程控制
- pH值在线监测(±0.05精度)
- 氨浓度控制(0.5-1.5mol/L)
- 陈化时间优化(4-8小时)
- 结晶度分析
- XRD测定晶体结构
- 特征峰:α-Ni(OH)₂与β-Ni(OH)₂相含量比
- 振实密度优化
- 前驱体控制值:1.6-1.8g/cm³
- 工艺关联:反应釜搅拌速率影响颗粒致密性
- 金属杂质溯源
- 原料硫酸盐纯度检测(≥99.9%)
- 生产设备金属析出监控(不锈钢材质316L)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1
22
29
27
24
27
29
19
26
21
19
24
34
21
23
29
24
23
30
27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