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腐植酸含量(Total Humic Acid Content)
- 焦磷酸钠碱溶法(GB/T 33804-2017):样品经焦磷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液提取,酸化后分离腐植酸,通过灼烧残渣法计算含量。
- 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腐植酸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快速测定含量。
二、游离腐植酸(Free Humic Acid)与结合腐植酸(Combined Humic Acid)
- 游离腐植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的活性成分,决定速效性。
- 结合腐植酸:需经转化才能释放,影响长效性。 检测方法: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游离腐植酸,残渣经酸化后再提取结合腐植酸,分别计算两者占比。
三、理化性质检测
-
- 方法:105℃恒重法(GB/T 6284-2016)
- 控制标准:一般要求≤15%,过高易导致霉变或结块。
-
- 方法:815℃高温灼烧法(GB/T 212-2008)
- 意义:反映原料中无机杂质含量,高灰分可能降低腐植酸活性。
-
- 方法:电位法(GB/T 18856.7-2008),样品按1:10(质量比)溶于水后测定。
- 应用要求:农业用腐植酸通常需调至中性或弱碱性(pH 6.5-8.5)。
四、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测
-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GB/T 23349-2020) 限值要求:需符合《有机肥料中重金属含量限值》(NY/T 3442-2019)等标准。
五、官能团与结构分析
-
- 方法:醋酸钙离子交换法(羧基)、电位滴定法(酚羟基)
- 意义:官能团含量决定腐植酸的离子交换能力及生物活性。
-
- 应用:鉴定腐植酸分子中芳香环、脂肪链、羧酸基团等特征结构。
-
- 方法: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 影响:小分子腐植酸更易被植物吸收,大分子利于土壤改良。
六、生物活性检测(针对农业用途)
-
- 通过对比腐植酸处理组与空白组的发芽率,评估其生物刺激作用。
-
- 测定腐植酸对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等酶活性的影响,评估土壤改良效果。
七、其他专项检测
- 溶解性:水溶性、碱溶性腐植酸的比例测定;
- 稳定性:高温、光照条件下的成分变化分析;
- 螯合能力:对铁、锌等微量元素的螯合效价测试。
检测流程优化建议
- 原料预筛:通过近红外光谱快速初筛腐植酸含量,降低无效检测成本。
- 仪器联用技术:如HPLC-UV与质谱联用,提升复杂成分分析效率。
- 数据库建设:积累腐植酸结构-活性关系数据,指导工艺改进。
结语
上一篇:改质沥青检测下一篇:煤化工类焦化产品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69
227
202
211
209
211
224
217
228
229
212
213
216
214
207
204
221
207
220
213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