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煤烟气脱硝技术简介
-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利用催化剂在烟气中注入氨(NH₃),将NOₓ还原为N₂和H₂O。
-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在高温区域直接喷入还原剂(尿素或氨水),无需催化剂。
- 混合脱硝技术:结合SCR与SNCR的优势,提升脱硝效率。 其中,SCR技术因效率高(可达90%以上)、运行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但其核心装备的检测复杂度较高。
二、脱硝装备核心检测项目
1. 反应器及流场检测
- 烟气分布均匀性检测:通过网格法或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测量反应器入口截面的流速分布,确保烟气与还原剂混合均匀(偏差需<15%)。
- 温度场监测:多点热电偶测温,评估反应器内温度梯度(SCR最佳反应温度:300~400℃)。
- 氨氮摩尔比(NSR)检测:优化氨喷射量,防止过量喷氨引发氨逃逸(要求NSR≤1.05)。
2. 催化剂性能检测
- 活性测试:实验室模拟烟气条件下,测定催化剂单位体积的脱硝效率(参考标准:DL/T 1286-2013)。
- 磨损与堵塞分析:通过压差监测及孔径分布测试(BET法),判断催化剂模块是否存在物理性损坏或硫酸氢铵(ABS)堵塞。
- 化学失活评估:检测催化剂表面砷、碱金属等中毒元素的含量,评估再生或更换周期。
3. 氨喷射系统检测
- 喷氨格栅(AIG)均匀性测试:采用示踪气体(如SF₆)模拟氨扩散,结合浓度传感器验证覆盖范围。
- 雾化效果检测:利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液滴粒径分布(理想范围:20~50μm),确保尿素溶液充分分解。
4. 控制系统与仪器校准
- NOₓ在线监测仪(CEMS)校验:定期比对便携式检测仪数据,误差需≤5%。
- 氨逃逸监测:采用激光光谱法或化学荧光法,控制逃逸浓度<3ppm。
- DCS逻辑验证:检查喷氨量与烟气流量、NOₓ浓度的联动响应速度及精度。
5. 附属设备检测
- 稀释风机性能测试:监测风量、风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防止氨混合不均。
- 吹灰器运行检查:验证声波或蒸汽吹灰器的频率、强度是否匹配催化剂积灰特性。
三、检测周期与标准依据
- 日常检测:氨逃逸、NOₓ排放浓度(每小时记录)、系统压差(每班次记录)。
- 定期检测:催化剂活性测试(每6~12个月)、流场模拟(大修期间)。
- 参考标准:
-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HJ 562-2010)
- 《燃煤烟气脱硝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GB/T 21509-2008)
- 《蜂窝式烟气脱硝催化剂》(JB/T 12124-2015)
四、常见问题与改进方向
- 催化剂失活:定期清洗或再生,采用多层催化剂分区更换策略。
- 氨逃逸超标:优化喷氨算法,增设混合导流板。
- 流场不均:加装整流格栅或导流叶片,调整烟道结构。
五、结语
上一篇:电除尘器阳极板检测下一篇: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EMC)检测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80
234
209
217
216
221
230
224
234
233
221
221
223
220
214
212
227
213
227
221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