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磁轭探伤仪检测的核心项目
1. 灵敏度验证
- 使用标准灵敏度试片(如A型试片或E型试片)进行测试。
- 将试片贴附于被测工件表面,施加磁悬液后启动电磁轭,观察试片上人工缺陷的磁痕显示清晰度。 -合格标准:
- 试片缺陷显示清晰可见,且磁痕连续、无断裂。 -注意事项:
- 检测前需清除试片及工件表面油污或锈迹,避免干扰。
2. 提升力测试
- 将电磁轭两极间距调整为75-150mm(依据标准要求)。
- 通电后,测量电磁轭能够垂直吸起的砝码或已知重量铁块的最大质量。 -合格标准:
- 交流电磁轭提升力≥44N(约4.5kg);
- 直流或整流电磁轭提升力≥177N(约18kg)。 -注意事项:
- 测试时需确保被测工件与电磁轭接触面平整,避免气隙影响结果。
3. 磁化方向与覆盖范围验证
- 电磁轭可产生纵向磁场(平行于两极连线)或横向磁场(垂直方向)。需通过磁粉分布验证磁场方向是否符合检测需求。 -覆盖范围:
- 每次磁化可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75mm。通过多区域重叠测试(至少10%重叠)验证覆盖完整性。
4. 缺陷检测能力验证
- 使用含有人工缺陷(如裂纹、钻孔)的标准试样进行检测。
- 观察磁痕显示是否符合缺陷的真实形态和位置。 -自然缺陷对比:
- 对已知缺陷的实际工件进行复检,验证仪器与人工判读的一致性。
5. 设备稳定性与重复性测试
- 在额定电压下连续运行30分钟,观察设备温升及磁场强度波动。 -重复磁化测试:
- 对同一区域重复磁化3-5次,检查缺陷显示的一致性。
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 设备校准:
- 检查电源电压、电缆连接及磁轭闭合状态。
- 使用高斯计验证磁场强度是否符合标准(≥0.72kA/m)。
- 工件预处理:
- 清洁检测区域,去除油污、锈层及涂层(需符合检测标准)。
- 环境要求:
- 避免强光、震动及强电磁干扰环境。
三、检测注意事项
- 磁化方向选择:
- 裂纹方向应与磁场方向垂直,否则可能导致漏检。建议交叉磁化(两次检测方向垂直)。
- 磁悬液浓度控制:
- 荧光磁粉浓度建议1.5-3.0ml/100ml,非荧光磁粉浓度7-15g/L。
- 退磁处理:
- 对精密工件或需后续加工的工件,检测后需进行退磁操作。
四、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 无法检测非磁性材料(如铝合金、奥氏体不锈钢)。
- 对深层缺陷(如内部气孔)灵敏度低。
五、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276
234
208
217
215
221
230
223
234
233
221
220
223
219
214
210
227
212
224
218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