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保护渣检测的重要性及技术要求
连铸保护渣作为钢铁连铸工艺中的关键辅助材料,承担着润滑结晶器、控制传热效率、吸收非金属夹杂物等重要功能。其理化性能直接影响铸坯表面质量、生产连续性及设备使用寿命。随着高效连铸和薄板坯连铸等技术的发展,保护渣检测已成为钢铁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GB/T 24242《连铸保护渣》标准要求,完整的检测项目覆盖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冶金性能三大维度,需通过专业化检测设备与标准化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核心检测项目体系
1. 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SiO₂、Al₂O₃、CaO、MgO等基础组分含量,使用碳硫分析仪检测灼烧减量(LOI)。重点监控Na₂O/K₂O等助熔剂配比及氟化物含量,前者影响熔渣粘度,后者关系着环保合规性。特殊钢种生产时还需检测B₂O₃、TiO₂等微量添加物的精确配比。
2. 物理性能测试
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1300-1500℃范围内的粘度-温度曲线,确保熔渣在凝固前沿的动态粘度保持在0.1-0.3Pa·s理想区间。通过半球法熔点仪测量熔化温度特性,检测熔渣的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是否符合DIN 51730标准。同时开展热丝法导热系数测试,评估熔渣绝热性能。
3. 矿物组成分析
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晶相组成,检测枪晶石(2CaO·SiO₂)、钙铝黄长石(Ca₂Al₂SiO₇)等特征矿物的生成情况。结合扫描电镜(SEM-EDS)观察微观形貌,评估晶体尺寸分布及玻璃相含量,为优化渣膜润滑性能提供数据支持。
4. 冶金特性验证
通过实验室模拟连铸试验台,测定熔渣吸收Al₂O₃夹杂的能力指标。采用渣-金反应实验评价硫容量和磷容量,控制钢液二次氧化风险。对于高铝钢等特殊钢种,还需进行渣钢界面张力测试,确保良好的渣金分离效果。
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连铸保护渣检测正向智能化、在线化方向发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可实现渣层成分的实时分析,红外热像仪被用于监控结晶器内渣膜厚度分布。基于机器学习的检测数据建模技术,正在构建保护渣性能与铸坯缺陷的预测关联体系,推动检测从质量验证向工艺优化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