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试剂盒(CNPF底物法)的检测原理与临床意义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溶酶体酸性水解酶,主要参与含岩藻糖基的糖蛋白和糖脂的代谢。其在肝细胞癌、肝硬化等疾病中的活性异常升高,尤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CNPF(对硝基苯酚-α-L-岩藻糖苷)底物法是检测AFU活性的常用方法,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显色物质,实现AFU活性的定量分析。
检测项目的核心步骤
1. 样本处理:通常采用血清或血浆样本,需避免溶血及反复冻融,采集后需及时分离血清以减少细胞成分干扰。
2. 试剂组成:试剂盒包含CNPF底物、缓冲液、终止液及标准品。底物在AFU作用下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PNP),其浓度与酶活性成正比。
3. 反应流程:将样本与底物混合,在37℃下孵育特定时间后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并通过分光光度法(405nm波长)测定吸光度值。
4.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公式换算AFU活性单位(U/L),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20-40 U/L(不同试剂盒可能略有差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 肝癌筛查:AFU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灵敏度约为70%-80%,尤其对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具有补充价值。
• 肝病监测: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AFU可轻度升高,需结合影像学及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 其他疾病:部分卵巢癌、糖尿病及妊娠期也可能出现AFU水平波动。
注意事项:
• 避免黄疸或脂血样本,高胆红素可能干扰吸光度测定。
• 试剂需严格按说明书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导致底物降解。
• 建议与AFP、PIVKA-II等肝癌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