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接地与等电位连接导体的连续性检测
在电气系统中,保护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是保障人身安全与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保护接地通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连接,防止绝缘失效时外壳带电引发触电事故;而等电位连接则通过导体将不同可导电部分(如金属管道、建筑结构等)连接至同一电位,消除电位差引发的安全隐患。两者的连续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因此定期对保护接地和等电位连接导体的连续性进行检测,是确保电气系统可靠性的核心环节。
检测项目与技术要求
连续性检测主要围绕导体的连接状态、阻抗值及机械强度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关键项目:
1. 接地电阻测试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根据《GB/T 50065-2011》标准,独立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一般要求≤4Ω,共用接地系统需满足最低电阻值设备的接地要求。检测时需采用三点法或四线法,排除测试线自身电阻干扰。
2. 导体连通性验证
通过微欧表或低电阻测试仪,测量导体全长通路的电阻值。完整导体的电阻应≤0.1Ω(含接头电阻),若超过该值需排查断点或接触不良问题。重点检测接头、端子连接处及易受腐蚀的隐蔽部位。
3. 等电位联结有效性检验
使用等电位测试仪验证相邻金属构件间的电位差,允许最大电位差≤50mV(干燥环境)或≤10mV(潮湿场所)。同时需检查连接导体的截面积是否符合规范(铜导体≥6mm²,钢导体≥16mm²),确保载流能力充足。
4. 机械连接与防腐检查
目视检查导体固定是否牢固、连接螺栓扭矩值是否达标(如M10螺栓需≥15N·m)。采用涂层测厚仪检测镀锌层厚度(≥65μm),使用涡流探伤仪排查导体内部断裂或腐蚀缺陷。
检测方法与操作规范
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以下流程:断开被测导体与其他系统的连接→清洁测试点表面氧化层→采用四端法测量电阻值→记录环境温湿度并进行修正→对比历史数据评估劣化趋势。危险场所检测时,必须使用本安型仪表并实施双人监护制度。
常见问题与处理措施
检测中易出现接地电阻超标(多因土壤干燥或接地体腐蚀)、接触电阻过大(螺栓松动或氧化导致)、等电位环路失效(导体截面积不足)等问题。对于接地电阻异常,可采用降阻剂或增加垂直接地极;导体连接故障需打磨接触面并更换防腐垫片;等电位失效则应补充连接点或升级导体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