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检查与检测技术指南
一、检测目的
- 确保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安全;
- 诊断裂缝、变形、腐蚀等病害成因;
- 验证结构在灾害(地震、火灾等)后的损伤程度;
- 满足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
二、核心检测项目
1. 混凝土结构检测
- 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法或钻芯法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
- 碳化深度测定:检测混凝土表面碳化程度,评估钢筋锈蚀风险。
- 钢筋分布与锈蚀:利用电磁感应法或雷达扫描探测钢筋位置、直径及锈蚀状况。
- 裂缝分析:记录裂缝长度、宽度、走向,结合应力分析判断成因(荷载、收缩或沉降)。
- 密实性检测:通过超声波检测内部空洞或不密实区域。
2. 钢结构检测
- 材料性能测试:抽样检测钢材强度、韧性及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焊缝质量检测:采用超声波探伤(UT)、磁粉检测(MT)或射线检测(RT)评估焊缝缺陷。
- 锈蚀与涂层评估:测量锈蚀深度、面积,检查防腐涂层附着力及老化程度。
- 连接节点检查:螺栓松动、高强螺栓扭矩值、焊接节点疲劳损伤等。
- 变形监测:使用全站仪或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结构整体倾斜或局部挠曲。
3. 砌体结构检测
- 砌体强度检测:贯入法或原位轴压法测定砂浆强度,评估砌块质量。
- 砌筑质量检查:灰缝饱满度、错缝搭接规范性、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状态。
- 空鼓与剥落检测:敲击法或红外热成像识别墙体空鼓区域。
4. 地基与基础检测
- 沉降观测:布设沉降监测点,分析长期沉降趋势及均匀性。
- 地基承载力试验:静载荷试验(浅基础)或桩基静载试验。
- 桩基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或高应变法(评估承载力)。
5. 特殊环境与灾害后检测
- 火灾损伤评估:检测混凝土爆裂、钢材软化温度痕迹,分析残余承载力。
- 腐蚀环境检测:氯离子含量(海洋环境)、硫酸盐侵蚀(土壤)、冻融循环损伤。
- 地震损伤检查:结构节点破坏、填充墙开裂、基础移位等。
三、检测技术与方法
- 非破损检测(NDT)
- 超声回弹综合法、冲击回波法、红外热成像等。
- 局部破损检测
- 钻芯取样、原位荷载试验。
- 数字化技术
- BIM模型对比、三维激光扫描建模、无人机倾斜摄影。
四、检测流程
- 初步调查:收集设计图纸、使用历史、环境资料。
- 现场踏勘:目视检查表观缺陷,制定详细检测方案。
- 仪器检测:按项目需求选择检测工具与技术。
- 数据分析:对比规范限值,建立结构安全评级(如:A级合格,D级危险)。
- 报告编制:提出维修建议、加固方案或监测计划。
五、应用场景
- 既有建筑安全评估:老旧小区改造、历史建筑保护。
- 灾后应急鉴定:地震、台风、爆炸后的结构损伤排查。
- 施工质量控制:新建项目隐蔽工程验收(如桩基、钢筋绑扎)。
六、标准依据
-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92)
-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材料实验室
热门检测
13
16
17
14
15
13
14
13
14
13
9
16
11
16
11
15
14
12
15
14
推荐检测
联系电话
400-635-0567